AI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旅居成为新型生活方式。西双版纳等地凭借优越条件吸引大量省外游客,带动经济发展。银发群体成为旅居市场主力,政策层面积极支持。然而,新老市民融合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旅居市场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假、康养需求迅速增长,加上交通、网络、医疗、保险等体系的日益完善,旅居这一新型生活方式正逐步从概念导入期走向市场培育期,并需要更科学的规划、更有力的服务以及更多元的业态支撑。

进入3月,云南西双版纳迎来旅游旺季,王美青在此旅居3个多月后,准备开着房车一路向北返回家乡内蒙古。她的“候鸟”生活始于2019年,明年计划继续。西双版纳温暖湿润的冬天适宜老年人调养身体,且生活成本不高,成为许多退休老人的理想旅居地。

旅居,即消费者出于旅游、度假、康养等目的,前往非惯常环境居留生活15天到1年的行为。避寒旅居和避暑旅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选择。随着生产力提高和休闲度假时间增加,旅居逐渐成为新型生活方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银发群体消费需求旺盛,成为旅居市场的绝对主力。政策层面也积极支持银发经济发展,推广康养、慢游等旅游产品,旅居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赛道。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表示,传统观光旅游模式下,游客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而旅居模式下,游客在目的地的多种生活消费大大提升了本地花费。云南曲靖、玉溪等地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吸引大量省外游客前来旅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长时间、高频次、较高标准的生活消费对目的地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就业和增收等产生拉动作用。在西双版纳曼春满村,民宿生意兴隆,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

旅居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赛道,也为增收提供了新途径。云南省提出“旅居云南”建设构想,四川省也将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作为重大细分发展领域。要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先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旅居市场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然而,在旅居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新老市民不同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融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精准把握旅居需求和消费特点,聚焦旅居者核心诉求,切实把旅居新业态培育起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