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外贸,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并优化金融供给。多家金融机构出台新措施加大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迅速。金融机构推出多元化支持方案,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并着重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供给。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强调,将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从国际形势来看,2024年中国外贸经受住了多重挑战,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面对2025年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因此,稳外贸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年初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指出,要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防范化解风险和外部冲击。在此背景下,工商银行(601398.SH)、中国银行(601988.SH)等多家金融机构陆续出台多项新措施,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表示,将优化政策安排,降低外贸企业的资金结算成本。
金融供给迭代升级,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国积极拓展外贸新增长点,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今年1月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稳外贸的重要抓手,包括优化金融服务、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以及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等。
当前,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多元化的支持方案。例如,工商银行开展了“春融行动”,推出外贸新业态服务体系,通过金融创新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国银行则发布了《中国银行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授信支持保障。
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的代表,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中国银行通过强化数字化产品创新,在跨境电商结算领域加强金融供给,提供无缝对接的线上化结算服务,大幅度降低跨境结算成本。
此外,工商银行运用AI大模型新技术,自主研发全球支付系统,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通关便利化。该行还通过搭建国际结算新通道、开辟多币种直兑新路径等方式,重塑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企业需求。
外贸新业态企业特点与金融需求
外贸新业态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流动性、交易碎片化等特点,依赖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运营模式。因此,金融机构在支持这些企业时,需要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指出,金融机构应注重提供跨境支付结算、外汇风险管理、融资方案设计等定制化服务。同时,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认为,金融机构应针对企业特点进行金融适配,包括创新信贷模式、优化跨境结算服务、支持产业链融资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务贸易也成为外贸的重要支撑。王文涛表示,下一步将拓展外贸增量,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发展“中间品贸易”和“新型离岸贸易”,为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和价值链提升提供了新方向。
丝路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仇文旭表示,基于数字物联的海外仓储、物流等贸易服务设施,可将货物贸易的监管、交割节点穿越空间限制。金融机构可在国际供应链的场景中为交易双方提供更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工具。
曾刚亦认为,金融供给可以在发展“中间品贸易”和“新型离岸贸易”方面做诸多探索,包括支持供应链金融、推动离岸金融服务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服务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