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伴随老龄化加深,银发经济发展成重要议题。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需加强政策扶持、人才能力建设,提高职业认同度。葛炳灶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拓宽人才来源、设立激励措施、加强培训等,以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让“养老”变“享老”,让银发群体享受品质化生活已成为社会重要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各方正着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致力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然而,养老服务人才依然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完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今飞凯达董事长葛炳灶提出,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议从政策扶持、人才能力建设及提高养老服务相关职业社会认同度等多方面入手。
2025年实现每万名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量达25人,这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指标。但当前从事养老护理的人员力量明显短缺,形势不容乐观。具体问题包括养老人才来源渠道单一、专业性不足、待遇水平低以及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
葛炳灶强调,“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是引入源源不断人才的关键。”他呼吁国家层面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加强人才培训,以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在政策扶持方面,葛炳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地位、权益保障及职业发展路径,从而提升职业吸引力。同时,设立入职补贴、培训补贴及岗位津贴等激励措施,降低入职门槛和经济负担。
针对人才能力建设,葛炳灶指出,老年人对护理、生活照料、康复、紧急救援等服务需求更多,但部分护理员技能不强,缺乏专业知识。因此,他建议在中、高职院校设立老年人护理和养护学科,培育专职护理人才,构建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此外,养老护理职业社会认同度低、劳动强度大,导致招聘困难,跳槽现象普遍。葛炳灶认为,除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外,还应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拓宽从业者职业发展通道。
葛炳灶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职称及技能等级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新时代‘大国工匠’、‘浙江工匠’遴选,通过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可度和尊重度,从而增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匹配度、职业吸引力及事业荣誉感。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