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降温引关注:股债跷跷板效应凸显,未来走势成谜
AI导读:
盛夏债市提前降温,股债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而利率债集体“飘绿”。债券到期收益率上涨对应价格下跌,市场对债市未来走势存疑。专家分析认为,股市表现、债券性价比及配置盘缺失等因素共同影响债市。债市未来如何演绎,市场观点不一。
盛夏的暑气未消,债市却提前降温。
8月18日,股债市场进一步上演“冰火两重天”——上证指数一路高歌,突破3700点,而各期限利率债集体“飘绿”。10年期国债活跃券到期收益率较上个交易日上涨约2.5BP(基点),进一步向1.80%逼近;30年期国债活跃券到期收益率也上破2.0%,较上个交易日上涨超4BP。
债券到期收益率上涨对应价格下跌,这表明相较于去年的债市行情,当前债市似乎受到市场的冷落,同时不禁让人生出疑问:债市未来走势如何?

“债券的票面利率较低,性价比不高”
由于股市和债市在资金流动、风险偏好等维度的天然对立关系,“股债跷跷板”一直是解释债市波动的有效逻辑之一。
4月以来,A股开始迎来本轮牛市,一路从3000点跃升至如今的3700点。而回顾今年的债市,同样在4月初进入新的行情,各期限国债的利率下行走势由陡转缓。
7月以来,“股债跷跷板”的演绎更趋明显,A股涨多跌少,甚至多次出现指数连日上涨的情况,而同期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转向上扬,长期国债表现更加明显。
股市的表现固然是影响债市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在业界看来,还有一个更显著的原因导致了当前债市的“疲软”——当前利率债的配置性价比让部分机构失去兴趣。
“谈不上被权益压制,我们认为是共同的一些因素影响了股债之间的变化,原因有很多,核心原因是债券的票面利率较低,性价比不高。其实在年初利率快速下行之后,债券的性价比就已经不高了,只是资本利得预期还在。”中泰固收首席分析师吕品在微信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目前的下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股市大涨带来的风险偏好、经济预期的向好等。
“但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交易的拥挤,配置盘的缺失。去年债市大牛透支了收益空间,特别是长债,导致收益根本无法覆盖资金成本。一旦对资本利得失去信心,如此低利率的环境下,债券已然成为该阶段不受青睐的资产,使得市场对利空因素非常敏感。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债券抛售,导致价格下跌,所以我觉得这跟基本面没什么太大的关系,纯交易行情。”李勇表示。
吕品在其署名的研报中分析认为,债券的问题源于债券资产本身,债券无论从资产端还是负债端来说,都无法支持利率再下台阶。
在资产端,以传统配债力量的保险机构角度来看,债券资产的性价比表现不足。基于保险对盈亏平衡的考虑,近年主要保险公司的打平收益率要求不断提高,但投资端收益率表现承压,从5家主要保险公司的净投资收益率均值水平来看,从2017年的5.35%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3.6%。对应目前处于偏低利率水平的债券资产,保险资金需要从比较角度去寻找更能支撑投资收益的资产。基于此,即便是高股息权益资产相较债券而言也能够贡献更高的投资收益。
与此同时,由于负债端没有增量,配置盘持续缺位。以保险、银行为主的配置盘资金有限,保险资金主要转向股票、长期股权投资等权益资产,债券的配置盘增量资金较去年没有明显增加。而银行由于存款利率下调、居民存款迁移等原因负债端流失严重,负债端也没有增量。7月理财规模增长也较为乏力,7月环比增量仅2600亿元,远低于过去4年季节性水平1.8万亿元。
债市未来如何演绎?
对比2024年的债市行情,去年“债市长牛”的观点得到市场多数观察人士的认可,但从今年以来的债券走势来看,债牛的确定性似乎偏弱。
李勇告诉记者:“债市的长期逻辑依然是基本面,短期博弈可能是多资产比较。目前债券收益率实在是太低了,中国经济依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房地产的阵痛依然存在,地方化债问题艰巨,无风险收益率中枢处于下行,债券长期的逻辑不变。”
吕品则认为,市场对于老债牛的逻辑确实是在发生动摇,但不排除还有新的债牛逻辑,而这需要交给时间。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7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3.9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12万亿元,7月新增社融1.16万亿元。7月人民币贷款减少5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5000亿元,住户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业内认为,短期来看,眼下受制于配置性价比等因素,债市似乎对基本面数据“脱敏”,而对利空因素更加敏感。
申万宏源固收黄伟平团队认为,债市短期逻辑已切换,从“基本面+流动性”转向“大类资产配置”。从大类资产比价视角来看,债券市场此前抱团交易的宏观叙事发生切换,而权益资产、商品资产等标的的交易主线渐趋明朗。
“尽管债券短期脱离基本面运行,但更多反映偏弱的市场情绪,由于基本面和货币条件尚未逆转,中期仍是调整而非反转逻辑。”华创固收周冠南团队在研报中指出,短期来看,债市阴跌,需要关注是否再次引发赎回负反馈。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