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税 银行税负压力与对冲策略解析
AI导读:
本文详细解析了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银行面临的税负压力及可能采取的对冲策略,包括增配老券、调整金融投资结构等。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通知,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将恢复征收增值税。银行作为债市的主要投资机构,面临的增量税负压力受到市场关注。
部分机构静态测算,2025~2027年带来的增量税收将分别超过300亿元、600亿元、900亿元。机构测算,此次税收政策调整或给银行下一年度带来增量税收成本230亿元左右,每年营收的影响在0.4%左右,利润影响在0.95%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内,银行可能会通过增配老券、调整金融投资结构等方式对冲影响。长期来看,银行将更加重视交易能力的提升,加大委外投资规模可能也是一大趋势。
新规后银行税负压力如何
过去,我国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均免缴利息收入部分的增值税。自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将被恢复征收增值税。
多家机构分析,新规实施后,银行自营投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的票息部分增值税率为6%,资管产品税率为3%,公募基金的免税优势可能不复存在,但同业存单暂不受影响。
尽管新规明确了“新老划断”原则,但机构测算,机构投资者依然面临明显的增量税负压力。
财通证券测算,上述调整在2025~2027年带来的增量税收分别约为321亿元、648亿元、988亿元。到2035年增量税收可达6576亿元。
在此背景下,银行作为债市主要投资者所面临的税负压力尤其受到关注。
去年以来,银行业普遍加大了债券配置力度,相关收益对经营业绩形成了一定支撑。
根据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国有大型银行持有全市场30%左右的债券,绝大部分为持有到期,其债券交易量仅占全市场的5%左右;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量占比超过80%。
资深金融研究人士表示,截至去年年末,A股上市银行自营投资相关的债券规模约为70万亿元,静态测算上市银行每年增值税成本将增加230亿元左右。
中泰证券静态测算,银行新投政府债、金融债的税收成本增加,下一年税收成本增加约232亿元,对银行营收影响约为0.4%,对税前利润影响约0.95%。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业分析师戴志锋表示,新政策8月份才开始,因此对2025年的营收利润影响会小于测算值。
银行作为债券发行人,发行成本也将受到新规影响。中泰证券报告指出,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的利息支出上升,但该部分规模相对不大,因此相关影响相对较小。
考虑到新规“新老划断”方式利好老券,戴志锋认为,短期内,若老券因市场配置意愿较强而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TPL和OCI账户的浮盈可对上述负面影响形成一定程度的对冲。
有哪些对冲策略
金融研究人士表示,银行可以通过增配老券或同业存单等仍免税品种对冲影响,新券利率在免税优势消失后上行也可形成对冲。
综合受访人士观点,银行未来有三方面动作值得关注:一是增配税优券种,二是调整金融投资结构,三是长期角度或强化交易能力,同时增加委外投资规模。
长江证券报告指出,TPL类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和票息收入会实时体现在利润表中;OCI和AC类资产的票息收入会计入利润表中的利息收入,处置时产生的资本利得会计入利润表的投资收益。
在不发生买卖交易的情况下,只有对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TPL会因债市波动影响当期损益,OCI和AC两类账户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则不会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研究人士表示,银行也可以通过调整金融投资结构的方式对冲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戴志锋也表示,短期来看,老券收益率下行带来银行浮盈增加,银行可通过OCI账户浮盈兑现,平滑税收成本上升的冲击。
戴志锋表示,银行可能会更加重视交易盘,进一步提升交易能力。中泰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上市银行债券投资在TPL、OCI、AC三类账户中的分布比例分别在14%、27%、59%左右。
此外,由于资管产品和公募基金投资债券较银行自营仍具税收优势,不少业内人士判断,银行参与债市的方式也将有所调整,会否追加更大规模的委外投资值得关注。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固收分析师刘郁认为,对银行而言,若让公募基金代其配置,可享受利息增值税减半、资本利得税减免、所得税双免的优势。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