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华财经报道,利率债免税时代结束,新老债券定价分化,免税老券成稀缺资源。业内普遍认同新政是财政可持续性的深谋远虑,新老券利差或持续扩大。税负调整影响各异,资金流向或面临跨资产重构,债市投资再平衡或成历史转折点。

新华财经北京8月4日电(王菁)一则公告宣布结束利率债免税时代,债券市场税制公平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政策采用“新老划断”设计,存量债券继续免税直至到期,新发债券则严格恢复征税。

近几日,债券交易员紧急召开电话会议,金融机构投资部门连夜测算税负影响。一位券商固收负责人感叹:“免税红利期结束了,债市‘游戏规则’要变了。”新老债券定价分化,免税老券成稀缺资源。

业内普遍认同新政背后是财政可持续性的深谋远虑,并对于后续新老券利差走阔的预期较为一致。市场对于收益率变化讨论激烈,机构认为本周成为存量债券的抢筹窗口期,后续需要挖掘利率债一二级市场套利机会。

新老迎划断定价逻辑分化或产生交易机会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对在该日期之前已发行的债券的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

免税老券的稀缺性溢价急速释放,新发债券需提高票面利率补偿税收成本。8月4日,债券期现券整体“先强后弱”,相同期限的利率债,老券表现好于新券,国债期货合约表现分化明显。

机构建议重点配置免税老券,尤其是长久期国债和地方债,获取稀缺性溢价;也有机构建议关注可比信用债的隐藏价值,后续则可以聚焦利率债灵活交易。

华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冠南表示,短期影响主要在于债券比价的变化。对于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的老券,二级市场收券需求增加,从而带动收益率下行。

长期来看,考虑国债续发规则,需要关注政策陆续推进过程中的发债时点。下一次关键期限国债新券一级市场发行时,或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机构对于政策的定价。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新老券利差可能持续扩大,“多老券空新券”将成为主流交易策略。招商证券固收分析师张伟提及,机构持有债券未必持有至到期,实际影响可能小于测算。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本轮债券利息税收调整,可能是财政增收的一种尝试,未来市场需要适应新老券定价之间的税收利差。

“新老券或逐渐划分为两个板块,趋势上或有联动,但利率中枢或相对独立。”刘郁预计,随着市场交易情绪而波动,利差也有可能压缩至零。

此外,衍生品也显示出类似交投局面。国债期货4日早间大幅高开后下午震荡走弱,收盘表现分化,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表现分化。

中信期货研究所固定收益组资深研究员程小庆表示,对于国债期货来说,目前最便宜可交割券(CTD)大多在老券上,需要关注TS2603和T2603的CTD切换问题。

“在现券‘抢老券’背景下,国债期货或不一定完全跟随,以及远月尤其是2603合约可能整体表现偏弱。”程小庆认为,增值税调整对国债期货CTD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增加了远月合约CTD切换的可能性。

投资再平衡债市资金流向或面临跨资产重构

税负调整对不同类型投资机构的影响各异,或进一步分化相关渠道的资金流向。“机构税负冰火两重天,外资和公募基金‘意外’获得相对优势。”一位券商固收投资部门负责人分析。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表示,重仓利率债的自营机构适用6%的税率,需要更审慎地做出投资决策,在利率债、信用债以及股票等资产类型之间,做好配置决策。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银行自营资金借道公募基金进入债市,债券ETF有望迎来增量资金。”负责人补充道。

此外,“资金迁徙”之下还可能触发跨资产联动效应。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揭示了更深层影响:债券税后收益下降或将驱动券商自营增配高股息股票。

方正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清荷表示,利率债利息税负增加还可能改变其与传统信用债的比价关系。部分资金可能流向同业存单、信用债、REITs、权益等资产类别。

“商业银行或探索通过资管产品架构优化税务管理,并调整持有至到期资产比例,负债端或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减缓承压。”李清荷补充道。

总体来看,新政背后是财政可持续性的深谋远虑。债券市场税改分水岭已经到来,市场在适应新规则的同时,也见证着中国资本市场税制公平化的重要一步。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