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科技板”即将推出,助力科创企业融资
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创新设立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旨在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投行服务模式转型。政策支持下,科创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但仍面临中长期融资支持不足等问题。未来,科技板的推出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多元化体系。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邹文榕
据新华社消息,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创新设立债券市场的“科技板”。这一创新举措早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已由央行行长潘功胜明确提及,业内预测相关政策文件或将很快发布。
多位受访者认为,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具有重要的金融与战略价值。该板块的设立将通过制度创新,疏通科技与资本之间的障碍,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并为投行带来业务模式升级与产品端创新机遇,推动投行从传统承销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
我国科创债主要包括“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两类,政策导向明显。2024年4月,证监会推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明确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鼓励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民营科技企业发行科创债券提供增信支持;同年12月,上交所修订专项品种规则指引,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支持“硬科技”企业适用优化审核措施。
政策支持下,国内科创债券发行扩容势头强劲。Wind显示,截至4月25日,我国存续科创债合计1983只,规模累计1.94万亿元,存续科创债数量已占全市场各类债券总存续比重的67.66%,规模占比13.64%。其中,科创公司债占比最大,接近6成,规模达到1.24万亿元。2023年全年新发科创债786只,发行规模7700亿元;2024年,科创债发行数量破千,发行规模破万亿。

今年以来,我国已发行418只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3884.06亿元,同比增长6.38%。其中,科创公司债发行150只,共计1715.10亿元;科创票据发行268只,共计2436.96亿元。不过,科创债券发行人仍以传统行业和国企为主,民营科技型企业参与度低,且融资成本高于国企科创债券。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李勇指出,存量科创债久期总体不长,约为2.88年,提示当前科创债券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灵活的短期融资渠道,但对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支持相对不足。科创债规模位列前五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煤炭、公用事业、非银金融、交通运输,合计占比达58.7%;而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等科技行业占比合计仅约3.52%。
根据潘功胜的发言,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资金来源,用于科技研发、项目建设等资金需求,完善发行交易制度,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发行成本。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能够拓宽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中长期债券支持,丰富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渠道,完善科技贷款、债券和股权融资的多元化体系,带动更多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企业。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建议,设计债券市场“科技板”需创新融资工具设计,优化制度与政策协同,引导资金高效配置,支持债券资金用于并购重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促进产业集群化。
多家券商投行负责人表示,债市“科技板”将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为投资银行带来业务模式升级与产品创新的契机,促使投行从传统承销服务向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转型,探索可转债、永续债等定制化金融方案。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年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证监会将持续打好支持科技创新“组合拳”,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稳步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资本市场服务。
田轩认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完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科技板债券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确保资金精准流向高潜力科技领域。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