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资产成国际投资者新宠,中国债市迎配置浪潮
AI导读:
人民币资产正成为国际投资者重要配置方向,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4.3万亿元。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配置提速,有望迎来新一轮资金流入。未来外资偏好或拓展至信用债,人民币债券市场多重优势吸引外资。
人民币资产正成为国际投资者重要配置方向。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4.3万亿元,占2.3%。其中,国债2.1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2万亿元、占比27.2%。
瑞银资产管理亚洲固定收益组合主管桂林表示,外资对中国境内债券的配置自去年下半年起再度提速,“第三波配置浪潮”雏形已现。一方面,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下降,投资非美元资产偏好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债券市场与其他发达市场固定收益相关性较低,具备良好分散化配置价值。
有望迎来新一轮资金流入
瑞银证券研报显示,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券持仓自2024年下半年起再次回升。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开放力度加大,“债券通”机制推出优化了投资渠道,推动了大量被动资金流入。
瑞银调查显示,2025年以来各国央行仍在增持人民币与欧元资产。桂林认为,中国债市有望在未来3年至4年迎来新一轮持续的资金流入。
“美元资产的不确定性促使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重新寻找非美元避风港。”桂林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多个全球指数,外资流入量激增。
“外资在境内债市的占比仍处于低位,未来仍有巨大增长潜力。”桂林表示。
未来或拓展至信用债
中国债券市场当前结构中,利率债占比约62.3%,信用债占比约37.7%。外资机构仍偏好流动性最好的利率债,但未来偏好或拓展至信用债及ABS。
桂林透露,瑞银的境外客户已开始深入研究中国信用债及ABS等品种,预计将成为下一阶段外资增配的方向。
目前流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大多是中长期配置。外资机构的主力是大型央行、养老金、保险公司等专业性机构投资者,偏向中长期配置。
看好人民币资产
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机构来说,具有规模大、开放度高、相关性低、波动率低等多重优势。
除了瑞银,多家外资机构也看好中国债市的机遇。联博基金固收及多资产市场策略负责人骥宇介绍,中国人民银行对资金面依然有所支持。
在配置策略上,骥宇介绍,投资者或可择机增加对中长久期利率债的关注,同时降低信用债的久期敞口。
7月24日,摩根士丹利在中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7月下旬,宝马集团成功发行总规模35亿元人民币的一年期及三年期人民币债券。
自今年6月份以来,熊猫债发行量激增。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为1166.50亿元。
中诚信国际团队认为,人民币债券市场吸引外资主体的因素包括募集资金使用灵活、政策支持、避险属性等,其本质原因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