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段时间,境外机构普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截至4月15日,已有超过1160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覆盖70余国家地区,持有债券总量高达4.5万亿元。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潜力巨大。

  新华财经北京4月19日电(记者翟卓)近段时间,境外机构普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截至4月15日,已有超过1160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覆盖70余国家地区的主权类及商业类机构,债券持有总量高达4.5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了2700多亿元。同时,境外机构积极来华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突破9500亿元。

  业内专家指出,从实际收益率、避险属性等多方面考量,中国债券市场魅力十足。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量占比仍较低,预示着未来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潜力巨大。

  近年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及各相关方的努力下,我国债券市场投融资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自2019年起,我国债券相继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且权重逐年提升。

  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我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权重已增至9.7%,较初纳入时提升3.7个百分点,去年11月更是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三。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及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我国国债权重均为10%,其中前者已达国别最大权重,后者则是预期的两倍。

  从规模上看,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达183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向好,人民币债券价格波动小、回报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分散化、多元化投资价值,避险功能日益增强,吸引力持续加大。

  在避险属性方面,富达测算显示,2024年中国债券与美国、欧洲、新兴市场股债的收益率相关性均接近0。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为2.4%,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国债约2万亿元,占国债总托管量的5.9%),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空间广阔。

  政策层面亦给予充分支持。去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离岸合格担保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长期投资者宣传力度、推动与中东、拉美、欧洲、非洲等地区债券市场联通合作,以及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等。

  据介绍,人民银行将持续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境内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长期投资者。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