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债券市场,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AI导读: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近年来,境外机构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持有债券总量持续增长。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了解到,近一段时间,境外机构普遍看好我国债券市场,积极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融资业务。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183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展现强大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各方,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加强内地与全球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离岸市场的合格担保品,不断优化投融资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5年4月15日,已有1160余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涵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及商业机构,持有债券总量达4.5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2700多亿元。同时,境外机构积极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突破9500亿元。
自2019年起,我国债券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权重逐年提升。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在彭博全球综合指数中的权重已达9.7%,位居全球第三;在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中的权重为10%,达到国别最大权重;在富时罗素国债指数中的权重也达到10%,彰显国际影响力。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债券市场在实际收益率、避险属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向好,人民币债券价格波动小、回报稳定,具有较高的分散化、多元化投资价值,避险功能日益增强。2024年,中国债券与美国、欧洲、新兴市场股债的收益率相关性均接近0。
尽管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巨大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量占比仅为2.4%,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仍有差距。未来,中国将继续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离岸合格担保品,优化境外机构入市投资流程,推出一系列优化措施,加强与国际主流交易品种的接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与境外投资者、基础设施、结算代理人等开展座谈交流,推动与中东、拉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债券市场联通与合作。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拓展境内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境外长期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