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债市场逆势回暖,固收理财配置需求大增
AI导读: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国际资金撤离美债之际,中债市场逆势上扬。多家理财公司推荐纯债固收或微含权类“固收+”理财产品,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推动中债市场再入牛市。随着收益率下行,债牛逻辑强化,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显著回暖,投资者配置需求大增。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受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国际资金撤离美债之际,中债市场逆势上扬,理财资金再度加大对债权类资产的配置热情。
《中国经营报》记者观察到,多家理财公司官微推荐产品中,纯债固收或微含权类“固收+”理财产品成为近期配置热门。
市场专家分析称,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推动中债市场再入牛市,投资者把握债市回升机遇的需求日增。当前环境下,存量固收类理财加速优化债权资产配置结构,同时,“固收+”中波策略,兼顾纯债、股票及可转债资产机会,备受投资者及理财机构青睐。
短期债牛配置良机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情绪升温,债券收益率下调。
数据显示,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自4月3日起震荡回升,截至4月17日收盘报248.19元,涨幅达1.45%。这意味着主要期限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跌。自4月2日以来,收益率震荡下行,截至4月16日,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CFETS)已降至1.6433%。
信达证券最新研报指出,美国关税措施落地后,宽货币预期升温叠加避险情绪,推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7日降至1.63%,创今年2月中旬以来新低。随后中美关税升级,但国家队大量买入宽基ETF,美国宣布对不报复国家维持低关税,权益市场情绪回暖,长端利率震荡,10年期国债维持在1.65%附近。然而,4月7日至13日后半周资金面转松,降准降息预期升温,中短端利率回落,1年期存单利率降至1.75%以下。
鑫元基金研报分析,受中美关税超预期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下降,风险资产回调,美元、美债、美股承压,国内债市则震荡调整,交易主线转向基本面恶化预期,货币宽松预期增强,债牛逻辑得到强化。
信达证券研报也明确,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下,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下行,信用债收益率跟随下行,中高等级短久期品种收益率降幅显著。
鑫元基金指出,关税冲击下,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修复需宽裕流动性支持,市场对央行降准、国债买入预期增强,政策利率中枢需进一步下移以突破。
随着收益率下行,债牛逻辑强化,以债权类资产为核心的纯债固收和“固收+”等理财产品收益显著回暖。
普益标准研究员刘思佳表示,2025年以来,我国债市受多重因素影响震荡。其中,2月初至3月中旬调整明显,3月下旬以来企稳回暖。债券配置为主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受中债行情影响,2月整体平均年化收益率下滑至2.00%以下,3月回升至2.50%以上。
4月以来,固收类理财业绩表现进一步回升。Wind数据显示,披露最新净值的3700余只纯债固收类理财中,近两周年化回报率超2.5%的近950只,其中近170只超过5%;18800余只“固收+”理财中,近两周年化回报率超2.5%的有7400余只,其中超5%的达2300只。
债市企稳反弹下,部分纯债固收产品净值上涨。Wind数据显示,4月3日至4月17日,70余只纯债固收类理财产品区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0.3%,排名前三的纯债固收理财净值增长率分别为9.17%、2.61%和1.28%。
固收类理财规模持续扩容,吸金能力提升。
刘思佳指出,2025年以来,全市场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占比提升,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封闭式产品规模占比下降,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规模占比提升,反映出投资者对稳健型固收类产品的配置需求较高,且关注申赎灵活性。
联合智评披露的3月份理财公司纯固收类理财募集能力排名显示,6只产品募集规模超30亿元,其中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5只、国有银行理财公司1只。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当前投资者对固收类理财的配置需求依然较高,尤其是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固收类理财产品以其稳健收益和较低风险受到青睐,尤其是风险偏好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固收理财需求回升
债市转牛,投资者对债权类资产配置需求提升,理财机构对债权类资产配置力度增强。
某理财公司业务人士称,当前债券市场情绪回暖、流动性改善,债券类资产具备持有价值,尤其是中短端信用债,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平安理财相关业务人士强调,关税战及金融市场动荡驱动的避险情绪强化,为债市提供支撑。二季度降准降息窗口有望打开,若外部风险升级,国债收益率或突破前期下限,可考虑增加久期与信用债配置。
在此背景下,银行及理财机构纷纷将纯债固收或微含权的“固收+”类理财作为推荐首选。
Wind数据显示,4月以来成立的“固收+”理财接近820只、纯债固收理财逾210只。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王昊宇表示,缩短久期至6个月以内是当前理财机构新发产品的重要趋势。此外,存量固收类理财也在加速调整债权类资产配置,增加短久期同业存单、高评级产业债及ABS证券比重,部分机构通过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认为,近来中债行情延续,固收类理财收益表现较好,新发固收类理财在产品设计、业绩预期及配置倾向上更倾向稳健性和收益性并重。
王昊宇还指出,当前环境下,理财机构新发固收类理财还呈现出通过“固收+REITs”“固收+期权”等策略增厚收益和引入浮动收益机制以应对市场波动。
王昊宇看来,与美债收益率波动相比,中债市场保持稳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稳定在1.64%—1.66%,支撑固收类理财收益。但受存款利率下行及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固收类理财收益率整体下行,部分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跌破2%。
因此,在控制回撤风险的同时,增厚收益是提升固收类理财吸金能力的关键。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纯债投资收益中枢持续下移,银行理财、保险等机构面临资产负债管理压力。固收增强策略(“固收+”)通过多元资产配置,有效应对当前挑战。
刘思佳表示,近来理财公司对“固收+”理财发行力度提升,部分机构积极布局多策略、多元配置类产品,拓宽收益来源,增强投资吸引力。
刘思佳进一步指出,当前,理财机构持续布局较多低波、存款存单、目标盈等策略产品,关注投资者在波动市场环境中对低波稳健和及时止盈的需求,通过供给多策略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投资需求。同时,部分机构也积极布局全球配置、可转债、优先股、挂钩指数或黄金等“固收+”产品。一方面,在市场利率中枢走低背景下,打造多元配置的高收益弹性产品,满足投资者收益性追求;另一方面,跟随市场趋势,阶段性把握各类资产投资机会,满足投资者对市场热点的关注。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