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分析了债市近期陷入窄幅震荡的局面,多位分析师对债市未来走势进行了预测。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一季度化债的进展情况,包括特殊再融资债和特殊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此外,还探讨了降息降准的触发条件及货币政策走向。

1、债市近期呈现“窄幅震荡”局面

中信建投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曾羽指出,二季度初关税冲突影响深远,超出市场预期,债市收益率在货币宽松的预期和现实之下迅速下行,流动性和博弈的关键品种如长端国债、二永债等表现尤为突出。然而,进入本周(4.7-4.11)后半段,关税升至极端水平,市场情绪趋于平淡,加之国家队对股市的积极干预,风险偏好有所回升,长债围绕1.65%左右的中枢呈现偏强震荡态势。

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认为:

一、短期看,十年国债下探至1.6%后暂时企稳。周六关税豁免对债市构成阶段性利空。二、未来展望,资金环境趋于宽松,4月降准大概率实施,降息也存在可能性,4-5月基本面压力逐渐显现,而政策对冲尚未到位,债市机遇大于风险。十年国债可能挑战前期低点,但1.6%以下的交易空间相对有限。三、5-6月降息落地、利好释放完毕,政策对冲到位,中美谈判重启可能性增加,债市可能再次面临阶段性调整。四、长期来看,全球秩序重建,美国不愿提供逆差,全球总需求下滑,基本面利好债市。

华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颜子琦分析,近期关税问题反复,市场对其交易暂告一段落,Q1经济数据超预期,3月信贷与出口表现强劲。从利率曲线结构来看,长端震荡横盘概率较大,10年期国债突破1.60%新低需要新信息,考虑到关税90天暂缓周期,长端上行空间有限。

2、一季度化债进展

信达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介绍,今年计划用于化债的额度包括“2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和“0.8万亿特殊新增专项债”。一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进度已达67%,整体发行节奏明显前置。特殊新增专项债一季度发行进度为15%,相对较慢。两部分化债资金合计约1.46万亿,占地方债券发行总额的51%,尽管特殊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略慢,但整体化债发行进展顺利。

国盛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杨业伟基于当前财政预算,预计新增专项债上半年发行进度为70%,5-6月或为年内政府债净融资高峰,二季度净融资同比增量低于一季度,且二季度净融资相比一季度增幅有限,供给冲击不大。预计二季度为政府债供给高峰,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净融资为4.1万亿元,而第二至第四季度政府债净融资预计分别为4.6、3.0、1.9万亿元,去年同期各季度分别为1.4、2.0、4.0、3.9万亿元。关注全年赤字规模、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额度下,三季度是否有增量财政政策推出。

中诚信国际政府公共评级二部高级分析师宋丹丹指出,在政策“控增化存”主基调不变的背景下,受市场到期规模下降及城投转型需求影响,2025年一季度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同比大幅下降,存量城投债供给持续收紧。3月以来城投债集中到期压力增大,发行总额环比大幅上升,同时净融资缺口明显扩大。

3、降息降准触发条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如提高赤字率、大规模增发国债,可能导致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投资和消费。因此,央行可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通过降息、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支持财政政策,既为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又不抬高利率水平。

国泰海通固收首席分析师唐元懋表示,基于4月13日金融时报的专家发言及社融数据,支持性货币政策可能更偏向配合财政发债,流动性宽松和资金利率下行或将先行。然而,现阶段降准降息的触发因素尚未完全满足,双降预期的兑现节奏可能偏慢。

申万宏源固收首席分析师黄伟平指出,本轮冲突以来,货币政策“大工具”保持定力,“小工具”明紧暗松。降准降息等“大工具”静待时机,外需矛盾加剧,内需重要性提升,财政释放政策空间是大概率事件,对货币政策提出更高要求。货币政策“大工具”的最佳发力点或与财政配合,落地时机或在4月下旬或5月财政供给放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