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城投债发行审核新规,强调城投平台审慎确定申报方案,遏制简单转型行为。新规实施后,优质城投债发行渠道将更畅通,但整体发行额与净融资额下降。市场看好未来信用利差收窄带来的回报机会,资金纷纷提前加仓优质城投债。

  城投债发行审核门槛出现新变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3号——审核重点关注事项(2025年修订)》(以下简称“3号指引”)。这一新规对城投债发行审核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3号指引”在城投债发行审核方面采取了“有紧有松”的策略。一方面,它强调城投平台应审慎确定公司债券申报方案,遏制简单扩充贸易业务转型或过度拼合转型的行为;另一方面,它也允许资质良好的城市建设企业发行人将募集资金用于手续合规、收益良好的项目建设。

  一位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人士透露,随着“3号指引”的出台,那些通过拼凑业务完成所谓转型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难度将大幅增加。相反,具备市场化经营能力且盈利能力相对良好的城投公司发债募资渠道将更加畅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额与净融资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城投债发行额为15762亿元,同比下降13.7%;净融资1111亿元,同比下降30.2%。这主要受到债券收益率整体上行以及新指引出台前窗口指导政策收紧的影响。

  随着“3号指引”的实施,未来城投债供给放量难度加大,导致优质城投债争夺更加激烈。目前,许多机构正在积极增持优质城投债,以期在未来城投债信用利差趋降时获得可观回报。

  “3号指引”的出台引起了理财市场的高度关注。新规对交易所城投债发行设定了一系列新要求,如“335”指标等,进一步强化了城投公司的偿债能力要求。

  华源证券固收分析师廖志明指出,“3号指引”更关注城投公司主体的偿债能力,对存货及应收类款项占总资产的比例、EBITDA等指标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些指标的设置使得资产流动较差、付息负担较重、业务较为分散的城投公司发债融资面临更多限制。

  展望未来,随着城投债发行审核趋严和融资渠道收紧,部分城投公司主体不仅存量债规模无法增长,甚至可能因债券到期净偿还而减少。因此,市场普遍看好信用利差收窄带来的回报机会。

  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城投债净融资额一度转正,但3月又转负。考虑到4月城投债到期额较高且“3号指引”对部分城投公司发债采取更严审核举措,短期内城投债净融资额“转正”难度较大。这或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纷纷提前加仓优质城投债以储备资产。

  目前,部分理财子公司与保险等配置型资金已在市场交易价格基础上加价买入高评级城投债以锁定较高回报率。同时,私募基金等交易型资金也正迅速加仓低评级高收益城投债,押注未来城投债供给难以放量与资金持续入场带来的信用利差收窄机会。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