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回调影响银行理财,短期产品偏好增强
AI导读:
债券市场持续回调,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中短期国债率先回调,带动银行理财净值波动。投资者偏好短期、灵活可赎回产品。与2022年相比,本轮债市调整集中于利率债,赎回潮风险可控。银行理财机构将采取措施降低债市波动影响。
债券市场的持续回调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了显著影响。今年1月以来,中短期国债率先出现回调,随后2月,中长期国债也加入回调行列。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10年期国债期货报107.58,30年期国债期货报115.35,较2月7日最高点分别下跌1.83%和5.67%;2年期和5年期国债期货也分别下跌。作为银行理财的重要底层资产,债券的下跌直接带动了银行理财净值的波动。
那么,本轮债市下行对银行理财净值影响有多大?是否会引发“赎回潮”?
短期产品偏好增强
通过梳理多家银行的热门理财产品发现,稳健、短期可赎回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受投资者欢迎。尽管这些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投资者仍倾向于选择灵活性更高的产品。
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3月14日凌晨,人气榜前三的产品均为R2等级,且主要投向低波产品和债券,持有一定期限后可赎回。此外,多家银行理财产品人气榜、热销榜前五位的产品中,多数为持有期30天内的产品,显示出投资者对短期产品的偏好。
收益率方面,上述25款产品中,多数近1月年化收益率低于2%,且较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有所下降。这进一步证明了债市回调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
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分析称,近期债市波动较大,灵活期限的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同时,考虑到投资者利益和市场偏好,银行理财机构也更倾向于推出低波稳健、短期可赎回的产品。
赎回潮风险可控
本轮债市下跌让人联想到2022年下半年债市下跌引发的“赎回潮”。然而,与2022年相比,本轮债市调整更多集中于利率债,信用债调整幅度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理财等集中配置信用债机构的赎回压力。
国盛证券研报认为,尽管本轮债市调整幅度较大,但理财持有存款及现金比例更高,有助于稳定净值。因此,虽然存在一定净值回撤压力,但目前来看尚未达到2022年水平。
展望未来,专家指出,债市波动将持续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但银行理财机构将通过多元化投资、对冲策略等方式降低债市波动对净值的影响。同时,投资者也应适当调整投资组合,降低债券类资产的比重,或选择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来规避风险。
(图片来源:招商银行理财人气榜)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