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整体调整收益率上行,多空博弈加剧
AI导读:
近期,债市整体出现调整,收益率曲线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7%左右。尽管有担忧,但多数机构认为货币政策放松取向不变。债市波动加剧,多空博弈激烈,为投资者提供了配置机会。
新华财经上海2月20日电(记者杨溢仁)近期,债市整体出现调整,收益率曲线有所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1.6%附近的低点回升至1.7%左右,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债市调整,收益率上行成为关键词。
尽管有业内人士担忧债市持续调整可能带来的负反馈赎回风险,但多数机构认为,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取向不会改变,旨在激发实体内生性需求。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投资策略应以持有为主,频繁交易并不明智。
债市波动加剧
在市场对于资金面转松的“强预期”与资金利率中枢未回落的“弱现实”交织下,债市近期持续盘整。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收盘,银行间利率债市场收益率整体上行,如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2年期跳升6BP至1.43%,10年期上行2BP至1.69%。
业内人士指出,此轮债市调整主要缘起于资金面的边际收敛,资金利率维持高位,叠加基本面数据和权益市场表现边际向好,共同推动了收益率曲线上行。资金利率维持高位,基本面数据向好,成为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
中金公司研究观点认为,资金利率偏高一方面制约了收益率曲线的下行空间,另一方面也抬升了市场加杠杆的成本,减弱了机构的配债热情。短期内,管理层在资金面政策端未展现更多宽松态度,叠加1月社融信贷回暖,使债市“走牛”逻辑受到质疑。
开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曦认为,随着“宽信用”+“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的持续,以及市场叙事方式的变化,“降息预期”将继续减弱,收益率仍将上行。
“债牛未完”观点仍存
中长期视角下,仍有不少机构认为“债牛未完”。随着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2024年社融信贷增速整体放缓,说明实体融资需求相对不足。实体储蓄意愿强,银行理财等广义基金资金溢出,高息资产规模压缩,供需失衡,机构欠配压力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债市利率下行成为可能。
经济基本面方面,管理层指出国内“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海外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增长前景面临挑战;通胀风险仍需警惕”。中长期来看,尽管货币宽松节奏不确定性增加,但一季度降准仍可期。
一位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政府债发行放量,应关注央行是否将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货币市场利率补降需等待汇率约束缓解,可能在3月乃至二季度触发。基于货币市场利率补降逻辑,后续10年期国债利率仍有降幅。
多空博弈激烈
在债市布局方面,持偏空态度的机构认为长债收益率上行处于初期,“越上越买”并不合适。而持看多态度的机构则认为,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策略应以持有为主。中金公司等机构判断,哑铃策略可能是较优配置,即短端配置1年期存单,长端配置10年至30年期国债。
过去几年,债券超额收益主要来自利率下行带来的资本利得,该逻辑未变。短期内市场无法看到经济强修复和利率反转的诸多因素共振,利率大幅回升的基础和风险不高。频繁交易可能消耗票息收益,持有策略更稳妥。交易时,较优选择是“反市场情绪”。总体而言,近期债市波动为投资者提供了配置机会。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