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随着政策放宽,民企在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提高。2024年民企发债融资规模约3.34万亿元,净融资超2400亿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政策持续助力民企融资,包括完善融资支持政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等措施。机构热议民企座谈会,认为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解决融资难题。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及政策环境的逐步放宽,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的参与度显著提升。证券时报记者据Choice数据统计,2024年民营企业发债融资规模高达3.3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3%,其中,净融资额超过2400亿元,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标志着民企融资环境迎来积极变化。

针对民企发债融资回暖的原因,多位专家指出,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关键渠道,在风险偏好较低的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曾受限。然而,在政策的有力引导下,民企债券发行热度攀升,债券市场对民企的支持作用日益凸显。

民企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壮大至关重要。近期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聚焦民营经济面临的难点,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明确将继续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认为,此次座谈会不仅凸显了改善民企融资现状的难度,也预示着后续政策力度或将加大。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企业共发行债券8450只,总额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3%,净融资额达到2413.35亿元,扭转了此前几年的负增长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债券利率下行,民企融资成本也持续下降。2024年,民企发债融资成本中位数降至2.24%,较2023年的2.66%有明显降低。

华泰固收研究指出,在低利率和资产荒的背景下,民企债发行回暖,但信用分化依然存在。优质民企债券因违约风险低、市场认可度高,能够以较低利率锁定中长期融资成本,而信用较弱的民企则面临更高的融资成本。

政策持续助力民企融资

受多重因素影响,民企发债规模曾一度下滑。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政策频出。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完善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支持政策,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等。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作用等多项措施。2024年,证监会也发布了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措施,鼓励为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行科创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民企融资提供了有力保障。尽管与2017年高点相比仍有差距,但民企发债总额已呈现增长态势。

中证鹏元认为,民企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机制灵活,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随着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和公司债注册制度的完善,民企信用风险预计边际降低,同时,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为民企提供增信支持的政策背景下,民企科创债发行有望继续扩容。

机构热议民企座谈会

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彰显了高层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分析师普遍认为,此次座谈会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对于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东吴证券表示,座谈会体现了高层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的决心,关注后续政策落地进展。华安证券则认为,座谈会聚焦科技创新企业,表明中央对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上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板块热点。

中泰证券预计,后续将有更多与民企相关的增量政策出台,包括阻断所有制歧视、优化经济税收手段、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等,为民营经济释放更加积极的信号。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