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春节假期前夕,可转债市场迎来重要变动,多只转债迎来最后交易日,其中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触发强制赎回条款,投资者需及时操作以避免亏损。同时,银行转债市场面临稀缺性加剧的格局,可转债市场配置策略或将迎来调整。

春节假期前夕,可转债市场再度迎来重要变动。1月23日,成银转债步入了其最后交易日,收盘价高达133.632元/张,若投资者未能及时作出反应,或将面临超过24%的潜在亏损。此前,金沃转债的持有者已因疏忽而蒙受42%以上的损失,为市场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另一只备受瞩目的银行转债——苏行转债,于1月21日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并预告将于3月4日全面停止交易。春节假期结束后,大秦转债与迪贝转债也将相继迎来它们的最后交易日,市场关注度持续升温。

强制赎回风暴席卷两只银行转债

1月21日晚间,成都银行正式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1月23日为成银转债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而2月5日则是最后的转股日。债券持有人务必在此期间内完成卖出或转股操作,否则将面临债券被冻结并强制赎回的风险。具体而言,未及时转股的可转债将以100.652元/张的价格被赎回,与当前市场价格相比,投资者或将承受超过24%的损失。截至目前,仍有约1.49亿元的成银转债余额未完成交易或转股。

苏行转债同样未能幸免。苏州银行于1月21日发布公告,宣布提前赎回苏行转债,成为新年首例触发提前赎回条款的银行转债。根据公告,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期间,苏州银行股票价格已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转股价格的130%,触发赎回条款。赎回价格为101.35元/张,赎回登记日为2025年3月6日,自3月4日起停止交易,3月7日起停止转股。

银行转债市场面临僧多粥少的困境

作为可转债市场中的重量级角色,银行转债规模超过2000亿元,占据市场四分之一的份额。然而,随着苏行转债等优质筹码的提前赎回与摘牌,市场或将迎来筹码稀缺的新格局。数据显示,杭银转债和南银转债正逼近触发提前赎回机制,剩余规模高达240亿元。此外,中信转债等大规模债券的到期也将进一步加剧银行转债市场的萎缩。

在民生银行撤回可转债发行计划后,新发银行可转债普遍规模不大且审批进程缓慢。因此,2025年银行转债的稀缺性将成为不争的事实。浙商证券研究员王明路指出,银行转债规模大、评级高,是公募基金底仓的理想选择。然而,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银行转债的配置策略或将迎来新的调整。

可转债市场配置新方向浮现

华安证券分析师颜子琦预测,2025年可转债供给端将减少约500亿元。一方面,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大量可转债将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新券发行规模有限,难以填补市场空缺。因此,可转债市场或将迎来供给收缩的新阶段。

面对这一变化,可转债投资者需积极寻找具有性价比的标的作为底仓。同时,随着积极政策的出台,可转债市场的萎缩速度可能会快于预期。施罗德交银理财相关人士表示,看好2025年可转债市场的前景,认为中证可转债指数有望突破近年来的新高。

近期上市的新券已成为市场争夺的焦点。南药转债和华医转债在上市首日即受到机构的热烈追捧,显示出市场对可转债的强烈需求。

多只转债迎来最后交易日

春节假期结束后,大秦转债和迪贝转债也将迎来它们的最后交易日。大秦铁路和迪贝电气已分别发布公告,提醒投资者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卖出或转股操作。否则,这些转债将以略高于面值的价格被强制赎回,投资者将面临较大损失。

应对强赎:投资者需及时行动

可转债强制赎回是指所属公司股票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格的130%时,上市公司有权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对于投资者而言,触发强赎机制后,应及时卖出或转股以规避风险。否则,将面临被强制赎回并以略高于面值的价格赎回可转债的风险。

面对可转债强赎,投资者有两种主要操作策略:一是直接卖出可转债以锁定收益;二是在炒股软件中进行转股操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转股后的可转债将变为股票,交易规则也从T+0变为T+1,投资者需做好相应的资金安排。

此外,可转债新规还新增了最后交易日标识,即在可转债最后交易日的证券简称前增加“Z”标识以提示风险。投资者在看到此标识时应及时作出反应,以免错过卖出或转股的最佳时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经润色改写及SEO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