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去年底,市场上13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差异明显,成银转债转股率最高近90%,而7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不足0.01%。中信转债转股步伐加快,浦发转债转股压力较大。可转债市场或迎来新变化。

  近期,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布了可转债转股情况。《证券日报》记者通过详细梳理发现,截至去年底,市场上存续的13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呈现显著差异。其中,成都银行发行的成银转债转股率独占鳌头,已接近90%的转股比例;而与此同时,仍有7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微乎其微,不足0.01%。

  成银转债转股成效显著

  随着2024年多只银行可转债因到期退市,目前市场上尚存的13只银行可转债转股情况各异。其中,成银转债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71.58亿元成银转债成功转为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转股率高达近90%,剩余未转股部分仅占10.53%,成为13只银行可转债中转股率最低的一只。

  紧随其后的是中信银行发行的中信转债,其尚未转股的部分仅占发行总量的17.59%。此外,南京银行的南银转债、苏州银行的苏行转债转股率也相对较高,未转股部分分别占发行总额的52.68%和79%。

  然而,仍有部分银行可转债转股情况不容乐观。据统计,青农转债、浦发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兴业转债、上银转债、紫银转债等7只银行可转债的转股率均低于0.0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指出,投资者转股动力不足可能与正股价格表现不佳有关。若转股溢价率为正,投资者转股将面临损失,从而降低转股意愿。对于上市银行而言,可转债转股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途径,转股率低将直接影响其资本补充效率。

  可转债市场或迎来新变化

  回顾2024年,多只银行可转债到期摘牌,市场规模有所缩减。展望2025年,浦发转债和中信转债将迎来到期兑付日,银行可转债的数量规模或将进一步减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信转债尚未转股比例为17.59%,转股情况相对较好;而浦发转债则面临较大转股压力,未转股比例高达99.99%以上。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分析称,根据当前浦发转债的转股溢价率,投资者转股将面临较大账面损失,而直接买入股票的风险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中信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负数,转股风险相对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转债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转股步伐有所加快,共有近52亿元成功转为该行A股普通股。业内人士认为,转股价下修和正股价大幅上升等因素可推动银行可转债转股。然而,强赎条件较为苛刻,不少银行股难以达到。若到期转股率依旧偏低,将对上市银行造成资本补充压力增加、财务成本上升、融资能力受限等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内容有删减以适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