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月18日,北京市发行462.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等项目,旨在加速城市更新。这批债券不属于土储专项债,但新增土储规模较大,具有信号意义。平安证券分析称,这批债券具有三大特点,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

2月18日,北京市成功发行了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高达462.9亿元。这批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棚户区改造、土地储备、市政工程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旨在加速城市更新步伐,提升城市功能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这批专项债不属于土储专项债,也非用于收购存量土地,但其中用于新增土储的规模相当可观,因此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据悉,2月11日,北京财政局发布了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五至十七期)的相关材料,其中八到十期的债券投向包含土储,成为2025年首批投向包含土储的专项债。

平安证券分析称,这批债券具有三大特点:首先,不属于土储专项债,名称未含土储字样,且投向不纯粹;其次,所支持的土储项目为新增土储项目,非存量地收购项目,主要涉及土地一级整理开发;最后,规模远超2020至2024年,合计资金规模达116.9亿元,是此前全国合计规模的1.4倍。

自2015年推出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最初主要用于置换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随着置换工作完成,2017年财政部推出土储专项债。然而,鉴于土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2019年9月,国常会明确禁止专项债资金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因此,2020至2024年期间,土储专项债发行量大幅减少。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璐认为,北京这批专项债表明专项债用于新增土储的可行性较高,有助于减轻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和城投债务压力,同时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预计其他地方也将效仿北京,推动地方债发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