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债基受热捧,监管设限防风险
AI导读:
明星基金限购热潮蔓延至债券类产品,超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债基受热捧。然而,规模快速扩张背后隐藏风险,监管部门已设限募集规模不得超过80亿元,以防范风险。
近期,明星基金限购的热潮正逐渐扩散至债券类产品领域。继年初多只权益类产品迅速售罄后,一款超长期限的摊余成本法债基也提前终止了募集,并启动了比例配售机制。这类超长期限的摊余成本法债基,作为近年来债基领域的“巨无霸”,因其能够满足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配置需求及避税需求,正变得炙手可热。
然而,繁荣背后亦暗藏风险。据了解,由于该类产品规模迅速扩大可能带来多重风险,监管部门已进行窗口指导,要求类似产品的募集规模上限不得超过80亿元。近期,一些发行摊余成本法债基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甚至劝导机构投资者赎回,个别公司劝赎金额高达上百亿元。
期限延长,追捧热度不减
基金公司发行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期限正不断延长,从39个月、66个月到87个月不等。而从募集规模和受欢迎程度来看,期限越长的产品越受投资者青睐,其募集规模不断刷新纪录。
例如,华安基金发布公告称,其旗下的华安鑫浦87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原计划在2019年12月17日至2020年2月17日向社会公开募集。然而,截至2020年1月9日,该基金的有效认购申请总金额已达到199亿元,远超规定的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因此提前结束募集并采取比例配售。
这类产品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原因在于其投资期限虽长,但持有人可在开放期进行申赎。同时,在当前利率环境下,7年期及以上的债券票息率相对较高,且收益率未来有下行空间。因此,在资产紧缺的背景下,这类产品能够满足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及避税需求。
随着债券市场短端品种收益率的不断下行,去年主流的39个月期限摊余成本法债基发行已遇冷。多家基金公司发行的39个月期限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相继宣布延长募集期。
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从目前债市情况来看,中短久期信用债的绝对值及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信用债收益率曲线短端较为平坦。因此,只有通过拉长投资久期,才能获得较好的期限利差收益。
监管设限,80亿元或成募集上限
尽管机构投资者申购踊跃,基金公司发行热情不减,但规模迅速扩张背后隐藏的风险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目前,监管部门虽未对该类产品的上报进行限制,仍采用“发完一只,上报一只”的方式,但已对募集规模设限,规定最高不得超过8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已成立且按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债券基金共有61只,合计成立规模达3848.67亿元。其中,14只基金募集规模超过100亿元。
华泰证券指出,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受到市场欢迎是基于特定的约束条件。目前,期限利差尚未被充分挖掘,中短期限债市收益率普遍较低。而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收益稳定、分红预期明确,符合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然而,若未来市场发生显著变化,如信用风险缓解、期限利差收窄,这类基金的投资价值将大幅下降。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