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分中心退场 银行信用卡业务转型进行时
AI导读:
近日,多家银行信用卡分中心获监管批准终止营业,背后是银行对成本与效率的权衡。信用卡市场已接近饱和,业务增速放缓,但仍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工具。银行需深耕存量市场,推进精细化运营。
近日,辽宁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鞍山分中心终止营业。这一现象并非个例,据笔者梳理,今年以来已有交行、民生、广发等多家银行的近40家信用卡分中心获监管批准终止营业。
信用卡分中心陆续“退场”,背后是银行对成本与效率的权衡。过去,许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由信用卡分中心集中直接运营,实行总行垂直管理。然而,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该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独立于属地分行的管理模式造成业务重叠,导致资源重复投入。
为此,近年来多家银行将“属地经营转型”作为信用卡业务改革的重要任务,既能有效节省运营成本,又能依托属地分行的本地化部署提升服务效率。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信用卡市场已接近饱和。再加上互联网消费信贷竞争、监管部门加大睡眠卡清理力度等因素,信用卡业务的市场规模持续承压。央行数据显示,我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数量在2022年6月末达到8.07亿张的峰值后持续下滑,至今年一季度末已降至7.21亿张,不到3年减少了约8600万张。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业务增速放缓,但在当前提振消费的政策背景下,信用卡仍是促消费、惠民生的重要工具。当“跑马圈地”式的拉新揽客模式难以为继,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极变得尤为关键。
笔者认为,银行信用卡业务可从以下几方面深耕存量市场,推进精细化运营:其一,加强产品创新;其二,加大科技投入;其三,协同零售生态。
总体而言,信用卡分中心“退场”后,金融服务不能“退潮”,银行应将之作为战略调整和业务优化的契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