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呈现收缩态势,市场饱和、收入增长乏力等多重挑战促使银行调整经营策略。多家银行有效控制了不良率增长,同时加强风控提质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力求破局。

  近期,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了2024年业绩报告,信用卡业务的经营业绩也随之亮相。多家银行年报显示,信用卡业务面临收缩,流通卡量、消费交易总额及业务收入均有所下滑。有人担忧:信用卡是否会像寻呼机一样,因产业颠覆性变革而退出历史舞台?面对当前市场竞争态势,各家银行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力求破局。

  市场饱和促转型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标志信用卡产业诞生。1996年,《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颁布,规范了信用卡业务运作。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推动银行卡产业联合发展。2003年,信用卡中心纷纷成立,信用卡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长期占据支付服务重要地位。然而,自2010年起,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支付兴起,消费者更倾向手机支付,尤其是小额消费场景,信用卡市场遭遇挑战。

  面对市场饱和、收入增长乏力等挑战,多家银行收缩信用卡业务布局。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9.13亿张,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交通银行年报提出,推进信用卡属地经营转型,由过去的集中直接经营改为分行属地经营,纳入手机零售业务统一经营。

  加强风控提质量

  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特别是“信用卡新规”,要求银行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控制发卡规模和授信额度。这直接压缩了信用卡新增发卡量,促使银行更关注风险管理。多家银行有效控制了不良率增长,得益于不断优化的风险管控措施。

  精细运营振消费

  转型不忘根本,信用卡业务应扎根民生与消费。银行应加快场景创新融合,加强与高频消费场景融合,推出更多优惠活动和支付解决方案,提高信用卡活跃度。兴业银行信用卡持续开展消费补贴活动,提升消费体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强调场景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优化全流程线上服务,助力提振消费。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结合市场需求和客户特点,创新信用卡产品功能和服务模式,提高办理效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