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下行下的理财市场变革与创新
AI导读: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理财市场正经历变革。银行理财子公司通过降费率、贴息理财、定制化理财等创新手段吸引资金,但部分创新模式暗藏风险,需在创新与合规间寻求平衡。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一场“存款搬家”浪潮正席卷理财市场。央行数据显示,5月非银存款创近十年同期新高,表明普通存款流向理财等非银部门。
面对资金迁徙潮,银行理财子公司各出奇招:一是降费率,浮动费率产品“破冰”,如招银理财推出与业绩挂钩的阶梯式管理费产品;二是“贴息理财”兴起,合作机构提供额外收益补贴;三是定制化理财兴起,通过灵活配置控制回撤。
这些创新背后,是理财机构在“资产荒”与“存款搬家”背景下的应对之举。然而专家提醒,部分创新模式暗藏风险,如贴息操作可能损害其他持有人利益,浮动费率产品也对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试水浮动费率、调整持仓上限
近期,理财子们在销售端频频出招。招银理财7月8日推出某款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计划配置比例为0%至40%,风险等级为R3,封闭期为三年。产品费率与收益率挂钩,开售首日即售罄。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浮动费率产品更适合投资权益类、混合类资产,有助于推动理财市场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型。
除浮动费率外,多家银行理财子也调整单户持仓上限,如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等,旨在吸引高净值客户和机构资金。
内卷产品收益、降低波动性
近期理财子中流行“货币增强策略”,利率多数在2%左右,高于一般货币基金。其背后的操作策略是利用资金结算时间差实现额外收益。
也有银行理财子推出定制化产品,在维持市场收益率基础上降低波动,通过灵活仓位调整控制净值波动。
理财市场生变
银行理财市场“内卷”背后,折射出市场环境变迁。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资金加速流向理财产品。5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单月增加1.18万亿元,创近十年同期最高纪录。
然而,优质资产供给收缩,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收益率下行趋势明显,“资产荒”局面持续。这促使各机构在产品和营销端持续创新。
不过,业内也在关注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如“贴息”操作可能损害其他持有人利益,浮动费率模式对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