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数字化转型下的新趋势
AI导读:
金融机构年报和ESG报告显示,网点布局调整引发公众热议。有人认为是业务收缩,有人认为是数字化转型。年报数据显示,大型商业银行关停网点数量有限,对消费者体验影响甚微。保险行业线上化水平已超90%,线下网点减少是必然趋势。金融机构需契合消费者需求,线上线下服务并重。
近日,各上市金融机构年报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数据已披露完毕,公众对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线下网点布局情况议论纷纷。
有观点认为,金融机构减少网点数量是业务收缩,影响消费者服务体验;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数字化转型的需要,能降本增效,是务实之举。实际上,网点布局调整是动态过程,需综合考虑服务需求变化和金融机构经营战略。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关停网点超300个。然而,这些银行在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县级市仍有分支机构。平均来看,每个城市调整的网点数量有限,对消费者体验影响甚微。不少商业银行一线城市减少大型网点,增加社区网点,深耕下沉市场,提供更便捷服务。
网点数量是面子,服务质量是里子。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引导消费者使用线上服务,既节省顾客时间,又降低机构成本。偏远地区,银行通过新开网点、增派流动服务车等方式,满足群众需求。
保险行业线上化水平已超90%,车险投保、小额理赔等均可线上办理。人身险大部分险种也可通过智能终端完成服务。因此,保险行业线下网点减少是必然趋势。每个手持智能终端的业务员,都是移动服务网点,服务可及性大增。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有银行网点3个,覆盖率约97.93%,较2017年末提升2个百分点;乡镇保险服务、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均实现100%覆盖。
金融机构网点并非越多越好。在三四线城市已有大型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布局的情况下,监管部门指导股份制银行科学布局,减少内卷式竞争,避免资源浪费。
线下网点是金融机构与消费者连接的触点,线上服务也具备金融服务属性。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关键是要契合消费者需求。金融机构需更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