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权1元起拍频现流拍,中小银行股权交易遇冷
AI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股权以1元起拍,但流拍现象频现。中小银行股权交易陷入困境,反映出银行业加速洗牌、两极分化的现状。投资者对中小银行经营可持续性表示担忧,导致股权交易频频遇冷。
1元就能成为银行的股东?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4月21日,界面新闻记者从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获悉,山东中德信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持有的济南农商银行3笔股权合计1.25亿股将以1元/股起拍。此外,深圳农商行、兰州农商行、武汉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也曾上线过1元起拍的股权。低价起拍旨在吸引潜在投资者,增加拍卖成功概率,但1元起拍并不等于1元成交,实际上以1元成交的情况极为罕见。
一元起拍依然流拍
济南农商银行这部分股权的持有人山东中德信,其法人为巴龙集团创始人姜俊平,也是济南农商银行的发起人之一。早在3月,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就显示,济南农商银行两笔大额股权被拍卖,同样由山东中德信持有。此前,深圳农商银行5万股自然人股也曾以1元起拍。
尽管起拍价低,但每次加价需达到2000元。数据显示,深圳农商银行此次拍卖最终在经过71次竞买后,以28.4万元成交。值得注意的是,该银行每股净资产价值达5.15元。然而,部分银行股权起拍价虽设定为1元,却依旧无人出价,流拍现象频现。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在拍卖平台上架的“1元起拍”的银行股权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多为自然人持股,且不少为流拍后降价处理。经过多轮竞价,股权最终成交价格通常会趋近于银行当前的股权市场估值。
竞价者还需缴纳多笔固定费用,如拍卖保证金、成交价1%—5%的综合服务费以及0.5%—1%的软件服务费。华南某券商银行分析师表示,非上市银行股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复杂,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显著的价格不透明性。
中小银行股权交易困境
上市银行股票走势强劲,而中小银行股权交易却频频遇冷。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这反映出银行业加速洗牌、两极分化的现状。大行受到追捧,而小银行股权无人问津,核心原因是市场担心其经营可持续性。银行股权的投资需要资金实力,且面临较长回报周期和各种风险,导致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股权1元/股起拍,也反映出当前中小银行股权交易的困境。比如,兰尉高速持有的中原银行股权经历了一拍和二拍,但因无人出价而流拍。薛洪言称,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挑战,导致投资者对银行经营前景日趋谨慎。中小银行股权交易容易陷入两难困境,最终结果是股权交易频频遇冷。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