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7日,外高桥披露定增报告书,光大理财成为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公司。此举旨在拓宽投资渠道,增强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中长期增量资金。

  本报记者杨洁

  4月17日,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公开披露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情况报告书,报告书披露的共计11家发行对象中,出现了“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理财”)的名字。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这是全市场首单银行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投资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标志着银行理财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新突破。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银行理财资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旨在拓宽投资渠道,增强市场活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长期看,这将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向“机构主导”转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供中长期增量资金

  报告书显示,外高桥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2.25亿股,募集24.75亿元。其中,光大理财获配181.49万股,金额近2000万元,限售期6个月。光大理财以权益类理财产品参与此次认购。

  回溯至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2025年3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相关决定,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IPO优先配售对象范围。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表示,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渠道,也为银行理财资金以打折价配置优质权益类资产带来机遇。对资本市场而言,银行理财资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提供了中长期增量资金,提升了市场活跃度。

  田利辉认为,通过参与定增,银行理财资金能直接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对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产能扩张的高科技企业尤为重要。

  光大理财表示,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前景,将在管控风险基础上,加大资本市场布局,近期已增配ETF等指数化投资工具,并将加大对上市公司定增、可转债、可交债等工具品种的投资。本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是光大理财落实社会责任,为资本市场引入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探索。

  理财公司需把握政策机遇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预计今年将突破30万亿元。

  政策出台将银行理财资金纳入战略投资者,降低了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门槛,有助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深化与上市公司合作,拓宽投资边界,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市场良好投融资生态形成,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

  田利辉建议,银行理财子公司应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向“投行化”进阶,开发“定增主题”理财产品,探索“股债联动”模式,搭建专业化投研团队,提升估值能力。政策方面,应细化配套规则,明确合规边界,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定向支持区域产业集群,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杨海平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应把握政策机遇,升级产品体系,推出特色理财产品,加大权益类理财产品投放,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同时,拉长理财产品期限,抢抓政策红利,改善收益率表现,强化投研体系升级,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