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进入4月下旬,多家民营银行即将调降存款利率,主要集中在3年期和5年期的中长期定期存款上。此举旨在压降负债成本,保持息差基本稳定。随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未来存款利率也将跟随进一步走低。

进入4月下旬,又有一批民营银行即将调降存款利率。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小银行在“开门红”结束后,纷纷开始调整其存款政策。

第一财经统计显示,本月已有10家民营银行官宣降息,主要集中在3年期和5年期的中长期定期存款上。部分银行甚至月内两度调降,显示降息趋势明显。民营银行吸收存款能力相对较弱,以往普遍以较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因此利率下调的空间相对更大。此举有助于民营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稳健发展能力。

半数民营银行要降息

进入4月份,民营银行降息动作频繁。华瑞银行、富民银行和商银行等纷纷发布公告,调整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幅度在0.05个至0.2个百分点之间。其中,华瑞银行更是在4月内两次降息,新安银行年内已三连降。

据统计,4月份以来的半个月里,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10家官宣降息,包括众邦银行、华瑞银行、新安银行、振兴银行、蓝海银行、金城银行、中关村银行、华通银行、富民银行、锡商银行。其中,众邦银行的调降幅度较大,下调了0.4个百分点,力度少见。

存款“高地”优势日渐模糊

民营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除了“开门红”活动退坡以外,主要是自身经营所面临的息差压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4年民营银行的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8.14%,净息差收窄了0.28个百分点。

董希淼表示,未来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还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此外,民营银行下调的存款利率主要指向3年期和5年期的中长期产品,使得不同期限存款产品的利息差进一步收窄,加速了利率倒挂的步伐。多轮下调之后,民营银行与其他类型银行之间的存款利息差也在收窄,存款“高地”优势日渐模糊。

董希淼认为,导致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以及短期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等。随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再次升温,未来存款利率也将跟随进一步走低。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