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六家国有大行2024年年报全部出炉,整体营收、净利润稳健增长,净息差、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向好。但净息差承压,成为制约盈利的核心因素。同时,零售信贷风险有所上升,需加强管控。

  新华财经北京3月29日电(记者吴丛司)截至28日,六家国有大行2024年年报全部出炉。整体来看,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营收3.52万亿元,同比增长0.17%;合集实现母净利润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六家国有大行2024年整体营业收入、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净息差、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向好,实现了质量、规模、效益均衡发展,展现了银行业的稳健实力。

  整体经营稳健净息差承压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营形势,六大行实现了跨越周期,稳健均衡的发展。2024年,银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长普遍放缓,但六大行稳中求进,保持了稳健增长态势。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工商银行面对低息差环境,净利润增长0.5%,营收同比下降2.5%,但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单季度正增长,实属不易。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建设银行经营业绩稳中有进,克服了利率下行的挑战,净利润年内企稳回升。

  农业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06亿元,增速2.3%;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增速4.8%,两项指标均为六大行中最好。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该行主动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持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努力缓解息差收窄压力。

  业内专家指出,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承压,成为制约盈利的核心因素。

  数据显示,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87%;建设银行以1.51%位居第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2%、1.42%和1.4%;交通银行净息差最低,为1.27%。

  多位国有大行管理层提及未来净息差走势,预计信贷等资产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但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效能释放,存款付息率有下降空间,负债端付息率也会下降。

  资产质量稳健向好零售信贷风险有所上升

  2024年,六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稳健向好。除了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以外,其他五大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

  工商银行通过深入推进智能化风控,巩固高水平安全堤坝,不良贷款率1.34%,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4.91%,较上年末上升0.94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34%,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89%,较上年下降0.5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3.60%,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然而,2024年零售信贷风险行业性多发。部分受访专家认为,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特别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信贷需求、资产质量和资产收益率等方面,面临一定压力。

  邮储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28%,同比上升16Bp,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为0.54%,同比下降1Bp。

  建设银行副行长李建江表示,建设银行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零售类贷款风险管理机制,个人类贷款不良率长期保持较低水平,将持续做好存量贷款的风险管控,优化增量贷款的风险防控。

  交通银行副行长顾斌表示,去年以来,银行业零售业务风险整体有所增加,预计今年对资产质量带来一定压力。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对零售资产的质量管控,提升催收效率。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