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微融资“联合会诊”机制破解融资难题
AI导读:
山东建立小微企业融资“联合会诊”机制,针对有融资需求但暂不符合办贷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会商辅导,成功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博信农业通过该机制获得500万元纯信用贷款,利率仅3.35%,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笔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融资需求未能获得银行支持,就在企业创始人为资金问题一筹莫展之际,转机却悄然而至——三个月后,这笔曾被搁置的贷款不仅顺利获批,更是使用了利率适宜的纯信用贷模式。资金到账如同“及时雨”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帮助其成功突破融资瓶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是第一财经近期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赴山东等地调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落地情况时,了解到的典型案例。为了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山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小微企业融资“联合会诊”机制,对有融资需求但暂不符合办贷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会商辅导,逐户推动解决融资困难,视情况再次向银行推送。
上述博信农业的“逆袭”,正是这一“联合会诊”机制破解融资堵点的生动写照。一场专班的“二次推荐”,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企业融资遇梗阻
淄博博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信农业”)的融资经历,折射出不少小微企业的共性难题。
成立于2009年的博信农业,专注于良种研发、粮食种植及农业综合服务,建有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淄博育种试验站、市级粮食作物商业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在科研成果方面,目前已自主育成审定玉米品种12个、小麦品种2个,同时还有多个参试品系正在接受进一步的检验。
但随着规模扩大,这家区域农业领域的“隐形冠军”正逐渐面临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
作为轻资产农业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等问题,还是让其银行贷款之路遍布荆棘。
“购买化肥和种子等农资,都需要充足的流动资金,尤其是在春耕时节,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公司需要大量资金用于采买。”企业负责人表示,去年底曾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向银行提交融资申请,却因不符合部分贷款标准,在银企对接中遇到困难。
“我们也与其他金融机构多方洽谈,但均因抵押物不足等问题,融资一直未获得审批。”企业负责人感慨道,“500万元信用贷款到账时,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联合会诊”打通堵点
企业的困境,正是山东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小微企业融资“联合会诊”机制的初衷。
该机制针对有融资需求但暂不符合办贷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会商辅导,形成“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协商解决—跟踪辅导”的工作闭环,协同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博信农业的转机便缘于此。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工作专班在“两张清单”之后建立授信“拒绝清单”,今年3月,该专班针对“拒绝清单”中企业未满足的融资诉求,立即启动联合会诊机制,银行专班再次深入企业开展“体检式”调查,随后,梳理出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等资质、自主研发专利等核心优势,依托更多的信息完善企业画像,并“二次推荐”给齐商银行桓台支行开展融资对接。
在专班协调下,银行打破传统风控思维,多方获取信息验证,匹配“专精特新企业贷”,最终审批500万元纯信用贷款,利率仅3.35%,每年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10万元,从资料提交到放款仅用一周。
“贷前调查发现,企业现阶段仅存在抵押物不足的困境。我们将调研到的企业情况与总行相关部门深度对接,综合研判后决定拓宽行业风险思维模式,为企业容缺办理,不让历史包袱成为企业发展的‘拦路虎’。”齐商银行桓台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齐商银行桓台支行的数据显示,依托这一机制,支行已累计为数十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亿元,推动企业扩产、设备升级等。
融资服务模式升级
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工作机制重点建立“一个专班”和“两张清单”。“一个专班”是指区县要设立工作专班。“两张清单”是指“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工作专班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摸排小微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按照五项标准形成“申报清单”。相关部门按职责提供小微企业注册资本、经营状况、逃废债、项目审批信息、产业和环保政策、抵质押、涉法涉诉等情况,对企业申报材料和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验,经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后形成“推荐清单”。
“联合会诊”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单个企业的难题,更在于形成可复制的融资服务模式。对申报清单内有融资需求但暂不符合“五项标准”(合规持续经营、固定经营场所、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贷款用途依法合规)的企业,及推荐清单内暂不满足授信条件的企业,进行联合会商辅导,协同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山东通过三大举措推动机制落地生根:一是实行清单管理,形成解决问题工作闭环。通过深入摸清企业问题、提出帮扶建议、开展定期会商、做好跟踪辅导四步工作法,及推荐清单内暂不满足授信条件的企业,由区县协调机制、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联合会诊”专题会,研究解决问题诉求,并对企业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逐户解决困难。
二是优化增信措施,形成融资增信措施“工具箱”。针对会诊发现的企业存在缺抵质押物、申请要素不全、信用缺陷、对接不畅等最为集中的问题,形成增信措施“工具箱”,指导区县专班结合实际一企一策研究提出解决方案,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例如,对博信农业这类轻资产企业,优先推荐纯信用的“专精特新贷”,无需抵押即可获贷。
三是加强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通过配套建立案例分析、统计通报、调研辅导、总结宣传等立体化保障措施,梳理共性问题、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会诊模式,做到盯住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总结一套经验。
数据显示,通过机制推动,越来越多像博信农业这样的企业,在金融支持下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山东省各地市已开展“联合会诊”1366次,推动解决4422个企业的4520个融资难题,有力推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走深走实。
“我们以落实支持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契机,形成了‘金融服务万事皆可协调’理念。”淄博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称,小微协调机制形成影响力后,目前服务覆盖面已经逐步扩展为融资服务存在难题、通过简单沟通难以解决、需要综合协调的所有经营主体,为全市的重点领域经营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