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发布,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AI导读:
4月18日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旨在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该指引包括明确并表管理范围、各要素管理要求等,引发行业热议。多位券商负责人表示,这对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 本报记者胡雨
4月18日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旨在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该指引包括明确并表管理范围、各要素管理要求、配套制定风控指标计算标准,并设置差异化过渡期。
该指引的发布迅速引发行业热议。多位券商负责人表示,这对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有利于健全业务协同机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管理、集中度管理和内部交易管理。
此次《指引》共八章、四十一条,对证券公司并表管理多个方面予以明确,为行业机构践行并表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指南。并表管理涉及公司治理、资本和财务等全面持续管控,适用于境内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及其附属机构。
关于并表主体范围,《指引》明确,除会计并表范围的机构外,对被投资机构不构成控制但风险足以造成重大影响的,也应纳入管理范围。并表业务范围则涵盖纳入并表管理机构的各类业务。
国泰海通相关负责人表示,证券公司业务领域持续扩大,附属机构增多,面临诸多挑战。《指引》对加强子公司管控、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0年,证监会便批准6家券商实施并表监管试点。中信证券负责人认为,《指引》充分总结试点经验,为证券公司管理风险提供了全面、统一的框架。
此外,《指引》还明确了公司治理、业务协同、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管理要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履行并表管理职责,委托外部机构评估有效性,以及加强业务协同、内部交易管理、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规定。
资本管理方面,《指引》配套制定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要求证券公司构建反映公司整体风险水平、资本充足水平的指标体系。
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指引》有利于健全业务协同机制,强化管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资本效率驱动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还强调科技赋能,要求证券公司重视并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针对不同类型证券公司,《指引》设置了不超过三年的差异化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
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设置过渡期有利于并表管理从试点转向常规监管的平稳过渡。
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券商将尽快达标,为行业提供示范;中小机构也有充足时间补齐短板,推动制度落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