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4月18日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旨在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该指引包括明确并表管理范围、各要素管理要求等,引发行业热议。多位券商负责人表示,这对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 本报记者胡雨

  4月18日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并表管理指引(试行)》,旨在提升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该指引包括明确并表管理范围、各要素管理要求、配套制定风控指标计算标准,并设置差异化过渡期。

  该指引的发布迅速引发行业热议。多位券商负责人表示,这对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及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有利于健全业务协同机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资本管理、集中度管理和内部交易管理。

  此次《指引》共八章、四十一条,对证券公司并表管理多个方面予以明确,为行业机构践行并表管理提供了规范和指南。并表管理涉及公司治理、资本和财务等全面持续管控,适用于境内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及其附属机构。

  关于并表主体范围,《指引》明确,除会计并表范围的机构外,对被投资机构不构成控制但风险足以造成重大影响的,也应纳入管理范围。并表业务范围则涵盖纳入并表管理机构的各类业务。

  国泰海通相关负责人表示,证券公司业务领域持续扩大,附属机构增多,面临诸多挑战。《指引》对加强子公司管控、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20年,证监会便批准6家券商实施并表监管试点。中信证券负责人认为,《指引》充分总结试点经验,为证券公司管理风险提供了全面、统一的框架。

  此外,《指引》还明确了公司治理、业务协同、风险管理、资本管理等管理要求,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履行并表管理职责,委托外部机构评估有效性,以及加强业务协同、内部交易管理、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规定。

  资本管理方面,《指引》配套制定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要求证券公司构建反映公司整体风险水平、资本充足水平的指标体系。

  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指引》有利于健全业务协同机制,强化管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资本效率驱动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还强调科技赋能,要求证券公司重视并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

  针对不同类型证券公司,《指引》设置了不超过三年的差异化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

  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设置过渡期有利于并表管理从试点转向常规监管的平稳过渡。

  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券商将尽快达标,为行业提供示范;中小机构也有充足时间补齐短板,推动制度落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