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7月土拍市场火热,多地楼面价刷新纪录,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激烈。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4.3%。拿地企业以央国企为主,展望后市,热点城市核心地块或保持高溢价成交。

  土拍市场温度进一步走高,在刚刚过去的7月多地均出现楼面价新纪录。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判断,未来,各地在供地端的“缩量提质”模式仍将延续,热点城市的核心地块凭借稀缺属性或将保持高溢价成交。

  中指研究院今日(8月1日)发布的《2025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显示,1-7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相比上月增幅小幅增长1个百分点。

  回顾刚刚过去的7月,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依旧激烈,最典型的特征是各地楼面价纪录纷纷被刷新。

  7月25日,上海徐汇区XH-02(TPL)单元051-11地块,以20万/平方米的成交楼面价刷新了上海乃至全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纪录;7月14日下午,深圳前海桂湾T201-0232地块以楼面地价约84180元/平方米成交,刷新了深圳宅地楼面价纪录;7月23日,苏州工业园区宅地成交楼面价65242元/平方米,刷新了江苏省成交楼面价纪录。

  最直观而言,频频刷新的楼面价背后,是企业高涨的竞拍热情。数十轮竞价,高比例的溢价率,在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中成为常态。前文提及的深圳前海桂湾地块竞拍过程中,共有12家房企进行了158轮报价。对比起始挂牌价11.58亿元,起始楼面价45234元/平方米,最终成交溢价率达86.10%。

  另一方面,频频刷新的楼面价也是基于各地积极向市场投放优质地块。前文刷新全国涉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纪录的上海徐汇区地块,是风貌别墅地块,享受便利的轨道交通以及丰富的高品质商业服务,同时,该地块也是衡复风貌区十年里的首宗新增住宅用地,其稀缺性也决定了竞争的激烈性。

  拿地企业仍以央国企为主,拿地金额前十企业中8家为央国企,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资强度,如滨江集团拿地金额位居前十,邦泰集团、大华集团等也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TOP10企业2025年1-7月新增货值总额6871亿元,占TOP100企业的43.5%,TOP100企业新增货值门槛为55亿元。

  具体来看,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和保利发展位列新增货值前三。2025年1-7月,绿城中国以1116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中海地产以935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保利发展新增货值规模为907亿元,位列第三。

  展望后市,刘水判断,各地在供地端的“缩量提质”模式仍将延续,北上深、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凭借稀缺属性或将保持高溢价成交,而多数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则继续以底价成交为主,部分城市可能通过优化供地结构、降低起拍价格等方式吸引房企投资布局。

  “不过,房企仍需避免获取高价地,防止因单价过高而为项目后续开发带来挑战。”刘水提醒道。在他看来,产品力竞争升级,得房率提升、外立面材料升级成趋势,倒逼房企提升设计能力,房企获取地块后如何打造“好房子”,也是对房企未来的一个考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