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公布,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条例保障民生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提供法律支撑,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

  近日,《住房租赁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住房租赁专门行政法规,《条例》出台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正迈入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存量提质增效”,《条例》有助于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存量空间高效配置与利用。

  从《条例》内容来看,核心之一是保障民生权益。针对租房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例如随意克扣押金、频繁涨租、租赁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等——进行了有力回应,旨在给予承租人更强的稳定预期。

  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层面,《条例》着力整治住房租赁市场主体鱼龙混杂、经营服务不规范的乱象,设立了更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和运营规范要求,将有效淘汰不合规主体,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从国家住房制度建设的全局高度看,《条例》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推动住房市场走向更为健康的租售平衡状态。

  《条例》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义深远,以往房地产市场“重销售、轻租赁”的倾向将被扭转,促使市场供给从单一销售模式向租售并举转变。

  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的重要基石。《条例》要求建立租金监测机制,此举将有效避免租赁市场的大起大落,进而对整体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

  《条例》的实施将为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有利环境,其发展还将有效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协同升级。

  《条例》的出台是重要的第一步,后续落实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包括加快出台配套细则、强化金融财税支持、深化租购权益同享、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行业人才培养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