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住房租赁条例》将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这是中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条例旨在稳定租赁关系、盘活存量资产、推动专业化租赁企业发展,引领租房市场新机遇。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庞无忌)日前公布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庆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是中国住房租赁领域首部行政法规。

  长期以来,中国住房市场呈现重“购”轻“租”的格局,租房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时代,住房租赁在消化盘活存量房源、满足新市民与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人口持续净流入的热点一二线城市,租房已成为主流的居住选择之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时,中国城市家庭户中,租房家庭的占比逾四分之一。人口流入较多的省份租房家庭占比较高,其中,广东城市家庭租房比例超过55%,福建、浙江超过40%,上海、北京超过35%。

  赵庆祥表示,事实上,《条例》所涉及的各项规定在主要城市已有实践基础。此次将规定提升至行政法规层面,将显著提高全国住房租赁行业的规范程度。业内预期,未来住房租赁市场或迎来三大发展机遇。

  其一,稳定住房租赁关系,激励投资。中国租房市场规模大,但并不规范。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租赁市场有许多乱象,上述问题直接导致租赁关系不稳定,租期普遍较短。《条例》旨在构建稳定的租赁关系,对房东房客、租赁企业、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规范均有规定,这有利于增强市场信心、稳定预期,从而提升租房意愿。此外,稳定的租赁现金流将激励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在内的市场主体加大住房租赁投资力度。

  其二,盘活存量资产,改造后用于出租。《条例》提出,国家鼓励居民家庭将自有房源用于租赁,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未来的重要机遇在于存量资产盘活,《条例》支持企业盘活改造上述存量资产用于租赁。

  其三,一批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有望诞生。《条例》对租赁企业着墨颇多。相比发达国家,目前中国住房租赁行业机构化率仍较低,从市场化、专业化的政策导向来看,中国长租公寓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推动专业的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住房租赁产品品质及服务质量。业内人士认为,后续或出现一批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甚至诞生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