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去年以来,我国多地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两方面着手,推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上海、青岛、杭州等地持续优化楼市政策,通过房票安置、购房补贴等措施助力市场复苏。同时,多地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回稳向好。

  房地产一头连着群众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去年以来,我国多地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两方面着手,推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回稳向好。

  政策持续优化,多地楼市回稳。上海作为风向标,去年先后印发“沪九条”“沪七条”,调整限购政策、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需求,优化信贷税收。政策效应显现,3月新开盘项目认购活跃,日均成交较去年同期增长34%。青岛、杭州等地也出台契税优惠、购房补贴等政策,助力市场复苏。

  太平洋房屋副总经理廖峰表示,上海楼市在政策推动下迎来复苏,购房门槛降低,市场需求释放。

  存量房消化是关键。江苏探索房票安置政策,南京等地通过房票安置,累计去化存量政策性住房及商品房数千套。杭州则采取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人民银行浙江分行提供资金支持。

  青岛市出台“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国有企业收购二手房,提升市场流通效率。

  “好房子”时代到来。杭州、青岛等地提高住宅建设标准,推广绿色建筑,提升居住舒适度。杭州制定《住宅品质提升设计导则》,鼓励设计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青岛则围绕“地段好、配套好”打造优质房源,推动全产业链条协作。

  通过搭建产业云平台,青岛完善了全行业、多链条的协同机制,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本报记者薛海燕蒋波刘成李治国柳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