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多项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密集落地,释放出清晰信号。近期,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的托底效应正在经历从政策端到市场端的传导,多地楼市正涌动着阵阵暖意。业内人士表示,政策端“工具箱”的全面开启与市场端“温度”的持续攀升,标志着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入关键窗口期。

  房地产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密集落地,通过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购房成本等举措,释放出“稳市场、防风险、建机制”的清晰信号,助力楼市平稳健康发展。

  近期,《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的托底效应正在经历从政策端到市场端的传导。从“托底”到“托举”,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持续加大,在金融政策与市场信心的同频共振下,多地楼市正涌动着阵阵暖意。业内人士表示,政策端“工具箱”的全面开启与市场端“温度”的持续攀升,标志着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入关键窗口期,未来政策有望持续发力,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

  政策“工具箱”全面开启,金融端支持力度增强

  继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保交楼”后,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加码:“保交楼”专项借款及配套融资、“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业内称为“三支箭”)等针对房企融资的支持政策密集推出……

  2024年以来,政策支持力度“更上一层楼”,从“保交楼”到“保交房”,配套政策接续出台并进一步显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房地产方面,更是明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随后,金融监管部门也围绕房地产方面进行部署。

  在金融支持房地产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实现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改善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中旬,建设银行审批通过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近1600个,审批通过金额超7600亿元,累计投放超5100亿元。

  商业银行“攻守平衡”,助力房地产市场回暖

  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其中,资金支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是实现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改善市场预期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目前,多地“白名单”项目加速落地,商业银行持续做好“白名单”扩围增效工作,加快审批项目投放,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资金需求。

  在国有银行的带领下,房地产开发贷款量增且质提,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例如,农业银行强化房地产业务关键环节管理,截至2024年末,该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余额较年初减少3亿元,不良率下降0.0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从“增防化治”四个方面综合施策,在坚决贯彻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同时,严把新增资产选择关。

  利率下行叠加放款提速,消费者购房体感“升温”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今年开年楼市“止跌回稳”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

  二季度政策有望持续发力,进一步提振市场预期

  虽然金融业鼎力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但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阶段。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未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复苏,在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力。

  多家商业银行表态,今年将紧抓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的契机,以更大力度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例如,建设银行将把握房地产市场降首付、降税费等支持政策及活跃度提升机遇,巩固个人住房贷款传统优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