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31日,新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实施,旨在回应居民住房需求变化,解决居住痛点,推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规要求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并设置供暖设施。同时,探索“第四代住宅”,提升住宅质量和体验。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3月31日,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实施(以下简称“新规”)。新规中的“层高不低于3米”要求备受关注。新规的发布,既是对居民住房需求变化的回应,也是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规的修订基于住建部对居民住房消费新变化的调研,旨在解决居住痛点。过去,住房供应紧张,住宅层高多为“不低于2.8米”。如今,居民对居住空间的要求提高,新规将层高提升至3米,以提升采光、通风和空间感受,适应个性化装修新趋势。

  新规还要求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针对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上下楼梯困难的问题,以及二手住房交易、装饰装修频率提升带来的搬运难题。同时,新规也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设置了供暖设施或预留安装位置,解决极端天气下的供暖需求。

  新规在打造“好房子”方面树立了底线标准,各地需按此标准审批推进住宅项目。这与近期各地出台的容积率新规、绿化新规等有所不同,后者更多是提高上限指标。同时,我国正在探索“第四代住宅”,集“空中园林”“垂直绿化”等于一体,提升住宅质量和体验。

  笔者认为,“第四代住宅”是“好房子”的一类,但“好房子”具有普惠性,适用于最广泛人群。新规不会导致房价上涨,各地提高供地效率、完善供地模式、优化规划报建手续等,给开发成本减负。同时,智能建造水平提高也能降低成本。

  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后,消费者会根据自身需求和消费习惯选择不同区位、价位、品质的住房。新规发布后,“好房子”上市供给将产生示范效应,拉动需求端,带动换房需求。市场上产品供给更多元,有助于新市民、年轻人实现“住有所居”,构建梯度住房消费模式,促进房地产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