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5月施行
AI导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等,旨在提升住宅建设质量。该规范将于5月1日起实施,所有条文均需严格执行。新规将显著改善居住条件,激发居民改善住房愿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后简称《规范》),旨在提升住宅建设质量,满足居民对“好房子”的追求。
《规范》明确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强化了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拓宽了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提升了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确保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全面覆盖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规定了空调室外机需安装在专用平台;并详细规定了不同气候区的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这些规定体现了对居民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该《规范》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强调住宅项目建设应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目标,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城乡建设部明确指出,《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所有条文均需严格执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这一举措确保了新规的有效执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表示,这一国家标准的推出,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对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住宅需求的积极响应。《规范》的全面细致,将有力推动住宅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房地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规范》非常贴近居民实际居住需求,将显著改善居住条件。特别是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和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全面覆盖的规定,将极大提升居住品质。
严跃进还指出,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的要求,解决了许多住宅小区普遍面临的信号问题,如电梯内信号差等,这将显著提升居民的居住和生活体验。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规范》的发布将激发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通过提升住房消费底线标准,增加优质住房产品供给,产生示范效应,带动换房市场。
针对《规范》施行后是否会增加建安成本、推升房价的问题,李宇嘉认为,虽然提高层高、提升隔声性能等可能增加建筑成本,但智能建造水平的提高,如造楼机、机器人、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成本。因此,不能单纯因标准提高就断言房价上涨。同时,调研显示,改善型需求人群已成为新房购买主力,他们更愿意为高品质住房支付更高价格。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