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住楼市股市,证监会强化资本市场监管
AI导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住楼市股市要求,证监会主席吴清透露“1+N”政策体系构建情况,强调严格监管,提升监管效能。资本市场正逐步迈向新阶段,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惩不贷,同时提升投资者回报,增强市场获得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稳住楼市股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
3月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透露,过去一年,证监会积极推动新“国九条”具体落实,构建了“1+N”政策体系,坚持严格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机制,提升监管效能。
受访专家指出,相关政策的落地需进一步细化规则、强化协同,并在完善法治化环境等方面持续努力。通过系统性制度重构、严格监管、生态优化及高水平开放,资本市场正逐步迈向“投融资平衡、风险可控、活力充沛”的新阶段。
增强监管执法有效性,严打违法行为
随着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逐步实施,强监管防风险的相关工作也在不断强化。
吴清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一方面“依法严惩”,推动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加快修订证券公司监管条例,深化部际和央地协作,对违法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另一方面“依责严防”,建立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完善“吹哨人”制度,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加强科技赋能监管,提升监管能力,强化源头治理。
中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驰认为,严格监管能有效遏制金融乱象,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凸显优质企业投资价值,强化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
此外,吴清强调需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科技企业业绩不确定性大、盈利周期长,呼吁市场各方理性评估其价值,通过科学方法管理风险、获取收益。
华福证券研究所所长任志强表示,这一表态体现了监管层对市场规律的尊重,既要求投资者理性,也呼吁社会对未盈利企业上市给予更多包容,为科技企业发展保留试错空间。
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惩不贷
在强监管方面,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突出“零容忍”态度与严厉执法力度。2024年以来,证监会扎实推动新“国九条”落实,坚持监管有棱有角,“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2024年,证监会办理案件739件,罚没款达153亿元,同比增长超两倍。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178件,同比增长51%,对康得新、*ST新亿等证券违法案件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证监会更加突出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新证券法实施后首批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相关中介机构当事人承诺案件落地,平稳推进金通灵、美尚生态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投资者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任志强指出,这一系列行动释放了明确信号: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同时,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创新也值得关注,如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在紫晶存储、泽达易盛等案件中的试点,标志着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的实质性突破。
提升投资者回报,增强市场获得感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者的回报和市场的财富效应日益受到重视。
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近1500亿元,同样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的分红回购规模已超过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3.4%,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受访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零容忍”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发布了一系列制度规则,严把发行上市关,加强现金分红、股份减持、量化交易等方面监管,督促行业机构履职尽责,彰显了保护投资者的坚定立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严格,从源头上把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及时处理或处罚违法行为,并根据市场新情况调整监管重点,保障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市场生态发生显著变化,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和股票回购提振投资者信心,违规减持行为大幅减少,大股东更注重企业基本面和投资者利益保护。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