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与“好房子”建设
AI导读:
全国两会期间,房地产问题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出部署,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求。
“止跌回稳”“好房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国两会期间,房地产问题成为会场内外不少代表委员和有关人士讨论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释放了积极的政策信号,备受市场关注的202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逐渐明朗。
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新旧模式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当下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多“痛点”“堵点”,如何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房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是首要任务。市场由需求驱动,需求是市场的基础。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必须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要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侯永志指出,“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包括提供更为灵活的住房贷款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负担、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等,有利于降低购房门槛和成本,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进一步释放购房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会长柴强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市场分化明显,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赋予地方更多调控自主权。
针对房地产供给侧“痛点”,政府工作报告从盘活存量用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通过土地和房屋去库存来缓解供求关系,引导市场预期,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有效途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以优化资源配置,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
倪虹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其中一个使用方向就是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收购的商品房将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职工宿舍等。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部分在建已售的商品住房项目面临交付困难。为此,倪虹表示要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充分保障项目建设交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今年将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支持稳楼市,持续推动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让更多符合条件的项目拿到贷款,坚决做好保交房工作;二是配合促转型,抓紧研究制定配套融资制度,支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尚希指出,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必须进行调整转型。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各方热议。报告提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表示,今后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还要结合城市更新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不断为居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住房城乡建设部正在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倪虹表示,要精心地、有创意地设计出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让房子的每一平方米都物尽其用、物有所值。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文章来源:新华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