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房地产市场经历政策密集调整,呈现止跌企稳态势。新华社记者分享楼市观察,涵盖政策“组合拳”、市场回暖、好房子需求等方面,共同回顾楼市变迁。

2024年,房地产市场在各方瞩目下,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展现出止跌企稳的积极态势。中央与地方携手,密集推出一揽子政策,旨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回顾2024年楼市,编辑部与多名新华社记者进行了深入对话。他们分享了各自在房地产领域的观察与见解,共同勾勒出一幅楼市变迁的生动图景。

新华社记者吴雨指出,2024年房地产政策以“组合拳”形式出台,涵盖取消或调减限制性措施、优化税收政策、调整土地政策以及推出房地产金融“政策包”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从不同角度入手,共同为房地产市场开出“药方”。

王优玲记者则强调了政策在力促市场回暖方面的作用。她提到,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相关部署后,“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组合拳逐步显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林光耀记者认为,楼市筑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尽管2024年楼市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大城市房价高企等,但居民对提升居住品质的愿望却日益强烈。他呼吁,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需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赵瑞希记者对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印象深刻。他指出,高存量房贷利率不仅让部分购房者选择提前还款,还成为阻碍购房者出手的一道坎。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后,大量存量房业主受益,购房者也更加敢于出手购房。

王浩明记者则关注到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日益增长。他提到,购房者越来越注重房子的品质、能耗、周边环境以及配套设施等。对于开发商而言,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之一。

王浩明记者还提到,随着一揽子政策的出台和市场信心的修复,购房者不再犹豫观望,而是果断出手购房。王优玲记者也观察到,房地产中介忙碌起来,网签中心签约室常常坐满讨价还价的买卖方,市场预期在改善。

吴雨记者则从金融角度分析了政策效果。他提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积极发挥作用,商品住房项目贷款纳入“白名单”管理,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压力,提振市场信心。

赵瑞希记者建议,应明确政策实施细则,将中央指导性政策有效转化为地方上可执行的操作性文件。林光耀记者则呼吁继续化解房企风险,推进“白名单”制度、优化融资环境,并增加“好房子”供给。

王优玲记者指出,未来房地产市场仍需解决诸多问题,如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中的货币化安置、新市民低成本基础空间提供、产业搬迁和转型升级等。同时,商品房建设需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