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寿险业转型:分红险成浮动收益型业务新宠
AI导读:
在预定利率下调背景下,国内寿险业认识到发展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业务的重要性。新“国十条”为转型提供指引,分红险重回主流是行业发展的必然。当前环境有利,保险公司需吸取经验,注重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分红险高质量转型。
在预定利率不断下调过程中,国内寿险行业已逐步认识到,发展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业务,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主动求变。
2024年9月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到,“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这为寿险业下一阶段的转型提供了指引。
事实上,分红险并非新事物。在2013年人身险市场化费率改革之前,分红险曾经“一险独大”,占据国内寿险市场超七成的业务份额。
此次分红险重回主流并非简单“回归”,更是人身保险行业发展到更高阶段,以及周期转换的必然之举。从国际寿险业经验来看,发展浮动收益型业务,是行业应对低利率周期的关键举措之一。
当然,分红险再度被市场接受还需要一定过程。对于过去多年习惯了固定收益的客户来说,理解分红险“浮动收益”并非易事。因此,寿险行业需要吸取上一轮分红险独大时期的经验教训,避免销售误导等情况,尽量为行业新周期实现高质量转型、服务客户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不过,当前寿险业主推分红险,与十几年前相比,也面临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客户层面对保险产品的接受度明显提升,在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下,分红险仍有市场刚性需求。二是销售队伍层面,目前不少地区推行分级销售,更高素质、专业化的保险销售人员有望讲清这一收益“下有保证、上有弹性”的产品,并将其带给适合的人群。三是寿险公司更重视资产负债管理,投资团队也会参与分红险的产品开发乃至培训、销售过程,既便于推广,也利于分红险资金的投资。
尤为重要的是,如今的保险公司更加重视“以客户为中心”。与十多年前单纯拼产品收益不同,本轮分红险转型更强调综合服务能力,“保险+服务”成为保险公司比拼的重点。
分红险的基础仍是长期寿险,需服务于客户的养老和财富管理需求。转型过程中,保险公司并非只盯着保费收入这一项指标,同时也注重队伍和综合服务能力。全方位生态化赋能,更能服务好客户需求,更好适应分红险转型要求,也会让业务发展得更有质量。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