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规范非车险市场竞争,保险业面临内卷式竞争挑战。文章提出通过强化监管、创新驱动和拥抱国家战略三方面发力,助力保险业跳出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系统性规范非车险市场竞争秩序,遏制行业长期存在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今年以来广东、福建、安徽等地保险行业协会也相继发布了多份“反内卷”公约……这些举措折射出当前保险行业的竞争异化,也展现出行业正积极寻求保险行业破解之道

  竞争本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核心机制,通过优胜劣汰激发企业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行业进步。然而,当理性竞争演变为“内卷式”争夺——企业为抢占有限资源,陷入价格战、同质化、短期利益导向的恶性循环时,市场秩序被扰乱、行业发展效率降低,企业创新动力被削弱,消费者权益也将遭到侵蚀。此时,保险行业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已达39.2万亿元,保险集团(控股)公司、财险公司、寿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达13家、88家、75家、35家,行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显著优化。然而,随着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争夺存量市场,导致“内卷式”竞争抬头,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费用战频发、代理人激励短期化,甚至出现同业相互诋毁等不良现象。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破坏了行业生态,抑制了行业创新活力,更可能透支行业发展潜力。因此,遏制“内卷式”竞争已是当务之急,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对于“内卷式”竞争,决策层早已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对此,保险行业应身体力行,倡导公平竞争,抵制无序内卷。那么,保险业如何跳出“内卷式”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监管约束和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环境。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报行合一”,要求险企在产品定价、费用管理等方面做到“言行一致”,杜绝“明面上合规、暗地里违规”的乱象。同时,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佣金分配机制逐步优化,旨在引导企业从短期业绩导向转向长期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协会应发挥协调作用,推动企业加强自律,避免恶性竞争,险企则需要在合规基础上探索差异化竞争路径。

  二是以创新驱动增长,开拓增量市场。在存量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险企若想突围,必须依靠创新。例如,慢病管理、老年群体保险等细分领域需求旺盛,但供给仍显不足;传统车险市场趋于饱和,而新能源车险增速迅猛,潜力巨大。这些新兴市场不仅能为行业提供增长空间,更能倒逼险企提升研发能力、风控水平和服务品质。创新产品和服务是险企跳出“内卷式”竞争的有效路径。

  三是拥抱国家战略,拓展行业价值空间。保险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工具,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在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保险业可深度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保险、气候风险管理等新兴领域大有可为。此外,保险行业在支持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通过拓宽产业边界,保险业不仅能增强自身竞争力,还能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我国保险深度和密度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市场需求远未饱和。破除“内卷式”竞争,不是否定竞争本身,而是要依靠良性竞争推动行业从低水平消耗转向高质量发展。唯有通过自律规范、创新驱动和战略升级,回归保险保障的初心,下定“做难而正确的事”的决心,保险业才能真正发挥好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