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利率下调预期下,保险行业新一轮降息启幕。同方全球人寿率先调整产品利率,引发市场关注。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如何调整产品策略以平衡风险保障和投资回报,成为行业焦点。

利率下调预期下,新一轮保险“降息”启幕。近日,合资人身险公司同方全球人寿打响市场“第一枪”,两款新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从目前行业上限2%下调50BP至1.5%,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让投资端有更多的灵活性,从长远来看,可能达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对于保险公司和客户来说可以实现‘双赢’。”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童伯宁详谈率先调整产品利率背后的思考以及低利率应对之道。

着眼未来布局当下

谈起陡峭下行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童伯宁表示高度关注。2023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单边快速下行,并且始终在普通型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的下方。

见证和亲历了多国保险业经历低利率周期的阵痛历程,让童伯宁对于“利差风险”始终保持着谨慎和敬畏。例如,日本寿险业在20世纪90年代前以高预定利率产品为主,随后低利率环境导致多家寿险公司破产倒闭。

我国近年来逐步进入利率下行周期。去年8月2日,金融监管总局要求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

“利率和产品预定利率长期倒挂,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存在非常大的风险。”童伯宁说,长期利率下行导致保险公司投资端收益持续承压,而负债端刚性兑付压力未减,利差损风险将不断加大。

在童伯宁看来,寿险行业是长期经营的事业,需要以穿越周期的眼光来布局当下。此次公司主动应对,旨在平衡风险保障,增强投资的灵活度,提升长期投资回报率,有利于维护客户长期利益。

低利率环境下,“下有保底、上有弹性”的分红险成为保险公司转型重点。将分红险预定利率确定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在童伯宁看来能够增强投资灵活性,进而提高长期投资回报率。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行已是大势所趋。今年1月10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今年一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较上一季度的2.34%下调21个基点。从当前利率走势来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进一步下调已渐行渐近。

完善多产品策略

低利率环境给产品开发带来更多挑战。童伯宁表示,今年年初在股东的指导下对公司产品策略做了全面检视,大家形成了一个结论——没有完美的产品。

因此,同方全球人寿确定了平衡的多产品策略,产品库中既有分红险也有非分红险,既有储蓄险也有养老年金,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童伯宁介绍,公司产品调整主要是三个方向:一是风险共担型产品,包括分红险、万能险等产品;二是保障型产品,包括定期寿险、高端医疗险等产品;三是养老产品,包括个人养老金、养老年金等。

例如,医疗险领域,紧跟国家医疗改革政策,一方面对百万医疗险种进行升级,另一方面研发服务更优、保障更广的中高端医疗险。

在童伯宁看来,针对细分人群推出适配的保障产品非常重要,也是保险公司核心价值所在。

建议探索新型产品

在童伯宁看来,低利率环境下,风险共担型产品有利于在满足市场需求和防范利差损方面实现共赢,当前我国风险共担型产品种类还较少,建议探索开发更多新型产品,例如指数型万能险、指数型年金、保底型投连险等。

童伯宁表示,指数型万能险的核心设计是挂钩指数,设置封顶率和保底率,让客户在享受市场上涨收益的同时,有最低保障。

童伯宁同时表示,产品创新需要有整套风险控制机制和体系。例如指数万能险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配置和风险控制机制确保产品的稳健运行。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