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接近万亿元规模的健康险市场迎来突破节点。人身险与财险公司将健康险作为战略核心,加速向“服务型产品”转型。医疗险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带病体保险成争夺焦点。万亿级健康险蓝海已启幕,能否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仍需行业探索。

接近万亿元规模的健康险市场,正迎来突破的关键节点。在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与行业转型压力下,人身险与财险公司正将健康险作为战略核心阵地,头部公司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积极延伸健康服务价值链,加速健康险向“服务型产品”转型。

从最新出炉的行业保费数据来看,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数据呈现明显分化。2025年1~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万亿元,其中人身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收入3879亿元,财产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收入1435亿元。

在健康险的主要四大类险种中,重疾险已进入存量市场,护理险、失能险快速发展但尚未成规模,医疗险作为保费增长的主力最具看点。百万医疗险升级迭代,中高端医疗险、带病体保险能否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险企产品策略调整提速

随着三季度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窗口日益临近,保险公司产品策略调整加速推进,积极向分红险产品和健康险转型。近期,中国人寿推出首款费率可调的10年期长期医疗险产品,表示将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中再寿险高管表示,在“IFRS 17会计准则”即将落地的背景下,保障类产品对寿险公司财务指标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不过从数据来看,寿险公司对健康险的战略重视度仍有待提升。

近年来,头部公司将健康险嵌入“保险+医康养”生态闭环。中国平安发挥医疗健康生态圈优势,中国太保实施“大康养”战略。对于财险公司而言,车险竞争加剧倒逼其向健康险领域寻求突破,已有50多家财险公司将健康险纳入前五大险种。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渠道的深度渗透正重塑健康险的行业格局。《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预计,未来5年互联网健康险增速为15%~20%。

医疗险“逆袭”重疾险

健康险一般由重疾险、医疗险、护理险、失能险等细分险种构成。重疾险和医疗险目前占据着健康险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我国2024年医疗险在健康险中占比已接近50%,医疗险正上演对重疾险的“逆袭之战”,有望成为健康险市场新的增长引擎。

中再寿险高管指出,医疗险取代重疾险成为健康险核心,是“需求驱动下的必然结构变革”。在业内人士看来,预定利率下调等背景之下,重疾险市场趋于饱和,百万医疗险的出现改变了健康险市场格局。

阳光人寿相关负责人认为,医疗险属于刚需产品,在医保商保融合、DRG(疾病诊断分组)和药品集采等多重因素刺激下,医疗险正在加速转型,有向中端医疗和次标带病医疗发展的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护理险的需求持续释放,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的探索已逐步展开。

谁将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近年来,百万医疗险面临增长瓶颈,保险公司正通过升级产品责任打响存量市场“保卫战”。部分百万医疗险新增外购药报销等责任,逐步向平价中端医疗险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端医疗险的增长主要依赖存量客户资源的结构性转移。随着健康人群医疗险渗透率提升,带病体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争夺的增量市场。京东安联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带病体保险是为患有慢性病或既往症人群提供的健康保险产品。

阳光人寿相关负责人提到,要加强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生态打造。海通证券数据显示,商业健康险目前主要覆盖15%的健康人群,轻症、中症都是广阔的蓝海市场。

老年人群、慢病患者等“非标体”的保障需求,正推动行业从“保健康体”向“保带病体”转型。据保险机构数据,2024年带病体保险市场规模已突破120亿元,预计未来5年有望发展为千亿级蓝海市场。

万亿级健康险蓝海已启幕,中高端医疗、带病体保险等能否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仍需行业进一步探索。2025年,突破万亿元只是新起点,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规模增长中筑牢保障根基。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