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6月30日深夜,香港保险公司签约室灯火通明,内地客户赶在分红险演示利率下调前投保。新规将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设为6%,非港元设为6.5%,引发投保热潮。保险中介炒作“最后窗口期”,但专家提醒高演示利率与实际回报存落差,投资者应理性选择。

6月30日深夜11点,香港某保险公司签约室灯火通明,保险代理人莎拉正为内地客户办理投保手续,这些标榜“年复利7%”的保单即将下架。这场“打飞的投保”的疯狂冲刺,源于香港保监局新规:7月1日起,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将从7%下调至6.5%。

赴港投保人数激增,李月拖着行李箱直奔银行,签下两份总保额30万美元的保单。王微购买的是某款固定收益产品,同样在6月30日下架。莎拉告诉记者,6月中下旬开始,内地客户赴港投险再次迎来一波高潮。

市场出现签单盛况,主要是由于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向所有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发送的《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要求港元分红保单的演示利率不得超过6%,非港元分红保单的演示利率不得超过6.5%。不少中介趁机炒作高利率“最后窗口期”。

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吕愈国指出,演示利率上限仅规范保险公司在新保单销售时使用的说明文件,不会改变既有保单的未来实际分红水平。在7%演示利率的吸引下,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港险中用于衡量保单履约情况的分红实现率已经出现一定回落。

上述港险资深从业人士指出,新规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停止采用过于激进的投资假设来“包装”产品预期收益,防止它们通过过度压低保证收益来虚抬非保证收益。与其在中介的催促下匆忙上车,还不如等政策落地后横向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总现金价值实现率、分红实现率等数据,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产品与公司。

记者调查市场上几家主流保险公司的产品发现,此前香港市场上有多款热门储蓄险或终身寿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达6%以上,但如要达到6%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均需投保时间长达40年,而7%以上的预期收益率,保单年限则可能长达百年。

(李月、莎拉、王微均为化名)(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