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人身险公司保费同比微降2.6%。业内认为,主要是预定利率下调及分红险销售难度增加。多家险企正积极向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预计未来分红险占比将显著提高。在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成为险企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必然选择。

  去年行业内对今年“开门红”形势有着各类不同预测,如今答案已浮出水面。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开门红”重要节点的前两月,人身险公司共计实现1.2万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微降2.6%,这主要源于预定利率下调及分红险销售难度增加。但业内更看重保费结构的转型。

  近期,几家上市险企在年报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正积极向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预计未来分红险占比将显著提高。在低利率环境下,全行业正加速这一转型进程,尽管市场教育尚需时间。

  “开门红”保费同比微降1.2%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保险行业累计原保费收入为1.5万亿元,同比微降1.2%。其中,寿险保费前两个月同比下降3.5%,是导致整体保费微降的主要原因。第一季度,尤其是前两个月,是保险公司的销售旺季,尽管有公司淡化“开门红”,但前两月保费收入在全年中占比仍超30%。

  东吴证券数据显示,1月、2月人身险公司单月保费规模分别为8623亿元、3328亿元,同比下降4.5%及正增长2.6%。预计2月寿险保费收入转正得益于春节错期的低基数因素,但增长依然较弱。

  东吴证券分析称,前两个月保费增速承压,主要因素包括分红险市场接受度待提升、预定利率下调后的市场需求透支,以及渠道销售积极性受影响。但业内认为,保费结构的优化比规模增长更重要,分红险有助于优化负债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5年后,部分上市险企开始不再按月披露保费规模,以减少短期变动对长期经营理念的干扰。

  国泰海通证券表示,尽管业务增长承压,但预定利率下调、费用管控及产品策略转向将利于改善负债成本。

  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在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因较低的预定利率及可能的浮动收益,成为险企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必然选择。多家头部寿险公司预计,全行业分红险占比将达到50%以上。今年一季度,分红型、万能型人寿保险占“上新”产品的近四成。

  尽管险企全力推进,但50%的目标仍需时间。客户与销售渠道对浮动收益型分红险产品尚需市场教育。不过,多家上市险企高管对分红险前景充满信心,表示将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推动转型成功。

  新华保险管理层表示,将分红险转型视为战略高度,计划2025年分红险新单保费占比不低于30%。中国平安也表示,“开门红”期间分红险占比超三成,将持续强化推动策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