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上市险企保费收入“遇冷”,分红险转型任重道远
AI导读:
一季度部分上市险企保费收入表现不佳,人身险行业前两个月保费负增长。受监管政策和市场需求影响,保险公司加大分红险转型力度,但分红险销售遇阻。行业需加强销售队伍培养,提升分红险竞争力。
财联社3月31日讯(记者王宏)一季度即将落幕,部分上市险企披露的前两月保费收入表现不尽如人意,更有三家保险公司“罕见”地选择不公布保费数据。整体来看,人身险行业前两个月保费出现“负增长”,引发市场关注。
据财联社记者采访了解,一季度保费收入“遇冷”,一方面受到此前储蓄险热销带来的“高基数”影响,另一方面则与监管限制预定利率上限和“报行合一”政策有关。此外,保险代理人反馈显示,当前保险公司力推的分红险产品销售层面也遭遇阻力。
保险公司正加大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力度,业内预计分红险保单在产品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行业总保费收入的50%以上。在低利率背景下,分红险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要获得客户信任还需高素质代理人的引导和时间积累。
关键保费数据“缺席”
今年的“开门红”因一些“关键数据”的缺席而显得格外冷清。按惯例,上市保险公司每月披露月度保费数据,是市场和机构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重要窗口。一季度经营数据对寿险公司尤为重要,“开门红”期间销售的产品规模甚至能占到全年业务量的30%-40%。
以中国人寿为例,其2024年财报显示,一季度总保费收入为3376.38亿元,占全年保费收入比重高达50.28%。然而,目前仅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的保费数据,分别增长29%和9.1%。阳光人寿仅披露1月数据,同比下降4.9%,国华人寿前两月保费同比下降29.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消失的“保费数据”背后有多种原因。一方面,保费与股东权益非直接关联,企业可能认为短期保费数据对投资者决策参考有限,更倾向于在季报中结合利润、新业务价值等综合披露。另一方面,企业可能认为月度数据易被市场片面解读,单独披露或引发误判。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保险行业正从“冲规模”转向“要质量”。当前监管鼓励发展健康险、终身寿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但这些业务前期投入大、利润释放慢,月度保费数据可能显得不好看。不披露月度数据可以避免市场误读,倒逼行业关注长期服务。
民生证券指出,总保费收入需综合考虑新单和续期的影响。续期方面,由于有历年同期期交保单的支撑,预计各大主要上市险企续期保费将持续较快增长,新单保费或因产品切换及去年预定利率调整而承压。
人身险行业保费“负增长”
从行业数据来看,今年前两个月人身险保费收入出现“负增长”。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5年1月和2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分别为9035亿元和12716亿元,同比下降。
多位保险代理人表示,当前市场萧条,从去年四季度延续至今。一方面缘于前两年热销的储蓄型保险“透支”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在“预定利率下调+报行合一”的监管政策推动下,消费者意愿不足,销售人员动力不强。
国信证券指出,监管持续引导行业下调预定利率,带动储蓄型保险产品快速放量。同时,政策层面强调保险回归保障本源,加强了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严格限制规模和销售。
监管《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规定,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有保险代理人坦言,在监管“限高令”下,产品难卖。
行业转型分红险产品
一季度保费“遇冷”,多位保险代理人表示,还在于当前险企力推的分红险产品“不好卖”。分红险相对于此前热销的储蓄险产品优势不明显,利益优势也不明显,理解成本高。
在近日结束的上市险企业绩发布会上,加大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成为业内共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保寿险等保险公司均表示将加大分红险等收益浮动型产品业务推动。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杨泽云表示,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贴合市场需求,未来将有较大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年金保险、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性较高的保险产品上增加分红功能,可能迎来市场规模的扩大。
民生证券指出,分红险保单在产品结构中的占比有望逐渐增加,未来占比有望达到行业总保费收入的50%以上。
需加强销售队伍培养
尽管分红险占比提升是行业共识,但从实际来看依然任重道远。以平安为例,其分红险保费占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保费比重为10.33%,新华保险为16.58%,中国太保为21.26%。
然而,也有代理人对分红险的销售得心应手。袁颖(化名)表示,客户对分红险认可度很高,现在年轻人对分红险的接受程度也很高。
杨泽云指出,分红险的本质是在传统保险基础上保险公司与客户共同分享经营盈利。在低利率背景下,分红险可以使得传统“固定收益”的保险产品具有浮动收益机会,提升竞争力。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今年分红险销售符合预期,平安将持续优化,分红险、保障类产品占比将持续提高。
多位上市公司管理层也表示,加强销售队伍技能的培训和转变是分红险转型过程中的关键。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