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八月香港资本市场迎险资举牌风暴,平安系增持农业银行与中国人寿H股,触发举牌。今年已举牌9次,8次为银行股H股。险资密集布局港股银行股,背后有低估值高股息逻辑支撑。平安系还举牌保险同业,释放强烈信号。险资举牌潮涌,年内举牌次数创近四年新高,背后是资产荒与政策松绑双重推动。


八月的香港,资本市场迎来险资主导的“举牌风暴”。8月19日,平安人寿增持农业银行H股与中国人寿H股,合计斥资约4.65亿港元,正式触发举牌。中国平安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

这不仅是保险巨头的资产配置调整,更是险资在低利率、高波动环境下,重新审视权益市场价值的缩影。平安系的“扫货”行为,既是对港股低估值资产的战略性抄底,也折射出保险资金转向更积极、更灵活的权益布局。

平安系持续“扫货”

8月8日,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H股;8月11日,其再度出手中国太保H股;8月12日,中国平安自身也举牌中国人寿H股。7月29日,平安人寿持有招商银行H股比例也已超过16%。

平安人寿今年已举牌9次,其中8次举牌都是银行股H股。除此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多只港股银行股被举牌。

险资密集布局港股银行股,背后有着多重逻辑支撑。港股尤其是金融H股普遍处于估值低位,这种“低估值+高股息”的组合,非常符合保险资金对稳定现金流和长期回报的需求。

“银行股当前具有稳定分红和低波动特点,兼具‘股权投资’和‘类债券资产’双重优势,较好匹配险资的负债特征与稳健偏好。”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朱俊生表示。

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表示,“H股银行股较A股存在明显折价,叠加港股通税收优惠,配置性价比突出。”

更值得玩味的是,平安系此次不仅增持银行股,还罕见地举牌了同为保险同业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H股。

在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看来,这一举动释放出强烈信号,保险股自身也已成为“红利资产”的代表。

险资举牌潮涌

平安系的举牌并非孤立行为,而是险资在资产荒背景下谋求高股息资产、优化财务报表的集体选择。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险资年内举牌次数已超29次,创近四年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除银行股和保险股外,东阳光药、港华智慧能源、绿色动力环保等港股,以及A股的杭州银行、东航物流等,也陆续进入险资举牌名单。

在险资举牌潮的背后,是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结构的深刻调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较一季度增长3.73%。其中,股票投资余额为3.07万亿元,环比增长8.9%。

除直接举牌外,险资亦通过私募基金等形式持续加大权益布局。截至目前,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已增至七家。

纵观这一轮险资举牌潮,其背后是“资产荒”与政策松绑的双重推动。政策层面也在不断为险资入市“松绑”。2025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多次发文,上调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然而,险资大举入市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周瑾提醒称,由于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波动性也更高,因此险资的举牌也要特别关注风险。

市场的疑问也随之而来,当前,沪指已站上3700点,部分板块估值也已处于高位,险资的“举牌热潮”还能否持续?有资深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尽管险资举牌需求仍存,但本轮牛市后期领涨主线可能转向科技成长风格。

“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宏观背景下,传统固收资产难以提供足够的收益支撑,而权益资产尤其是高股息股票,成为险资实现长期稳健回报的重要途径。”杨帆表示,险资对权益市场的配置仍有望持续提升。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