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保渠道正在快速复苏,7月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1%。头部险企领跑,老七家及非银行系外资险企保费显著增长。复苏受多重因素驱动,包括监管政策、消费者需求升级及合作模式升级等。

  银保渠道正在快速复苏。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业内获得的最新同业交流数据显示,7月银保渠道期交保费379亿元,同比增长51%;6月银保渠道期交保费429亿元,同比增长22%。

  银保渠道主要指银行等金融机构销售保险产品的合作模式。随着储蓄型保险的竞品收益率快速下行,储蓄型保险产品的优势依旧明显,‘挪储’潮持续,行业银保新单保费大幅增长。东吴证券研报预计,未来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及新单规模或超越个险渠道。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银保渠道复苏有多重驱动因素,如‘炒停售’效应、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压力推动、‘报行合一’政策优化及头部险企加大投入等。

  头部险企领跑

  今年上半年,“老七家”和非银行系外资险企的银保期交保费均实现显著增长。1—7月,“老七家”银保渠道期交保费1011亿元,同比增长49%;非银行系外资险企1—7月银保期交保费113亿元,同比增长31%。

  从部分险企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太保寿险上半年银保渠道实现保费370.53亿元,同比增长74.6%;新华保险一季度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268.89亿元,同比增长69.4%。

  具备资源优势的银行系险企银保渠道期交保费规模仍处下降通道,主要因同业竞争加剧、主动压缩低价值趸交业务及非银系险企竞争分流份额。

  2024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废止银保渠道“一对三”限制,头部寿险公司银保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显著扩张。

  多因素驱动

  2023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明确银保渠道保险产品设计时审慎合理确定费用假设,“报行合一”最先于银保渠道落地,手续费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24年7月,全行业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

  银保渠道今年以来快速复苏基于多方面原因:监管政策引导、消费者需求升级、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模式升级及行业普遍加大银保渠道投放等。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