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险企偿付能力报告出炉:多数上升,中小险企面临挑战
AI导读:
多家保险公司发布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27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增长,但中小险企面临资本金补充挑战,四季度走势需关注资本市场表现。
近期,多家保险公司相继发布了今年三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7日,已有32家险企对外公布了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27家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实现增长,而5家则有所下降。在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28家险企实现了上升,4家有所下降,其中1家未达到监管标准。
专家指出,多数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偿付能力充足率计算标准的优化。然而,长期来看,中小险企在补充资本金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四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走势还需密切关注资本市场的表现。
根据监管要求,险企偿付能力达标需满足三个条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风险综合评级需在B类及以上。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三季度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回升,主要得益于监管标准的优化,如提高核心资本上限比例、调整另类固收资产范围等,使得部分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了20个百分点,个别公司甚至提升达40个百分点。
尽管整体趋势向好,但部分寿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出现下降。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指出,这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亏损导致实际成本降低,二是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最低资本需求上升。
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毛艳辉表示,险企偿付能力的变化还受到监管规则变化或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整体来看,大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都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多位专家强调,中小险企在补充资本金方面面临挑战。徐昱琛指出,中小险企可以通过募集股本或发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但当前企业投资险企较为谨慎,导致募资难度加大。周瑾则认为,中小险企的自我造血功能普遍不足,外部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加之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业务拓展和承保理赔压力增大,预计四季度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并不乐观。
展望未来,毛艳辉认为,对于过去依赖手续费和高收益占领市场份额的中小险企来说,偿付能力依然承压。徐昱琛则表示,考虑到四季度险企整体业务增量有限,主要还需关注资本市场的走势。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